薛蟠:狂欢之后,冲动的罪与罚


01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凤姐被马道婆做法,突然发疯,拿着一把明晃晃的钢刀砍进园来,见鸡杀鸡,见狗杀狗,见人就要杀人,众人都忙乱成一团。

唯有薛蟠,比大家都忙:

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贾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这三个“恐”字,写尽一个男儿身为儿子、哥哥、丈夫的怜爱之心,谁说红楼中博爱者只有宝玉?薛大公子不也是吗?

特别是最后那回眸一瞥,酥倒之神,更让人笑喷:

这个薛大爷啊,就是一西门庆,永远瘫倒在欲望的泥沼里。

不得不说,这一刻的薛蟠,是很有读者缘的,即便是那欲望的一瞥,也只是反衬了林妹妹的风流妩媚。


02

《红楼梦》里的场景太日常化了,所以读红楼久了,常常不自觉产生代入感,就像看自家人,或者生活中的熟人。

起初读红楼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蛮喜欢这个天真烂漫的薛大爷,原因只有一个:

真!

我喜欢 “真”人!但凡有真性情者,哪怕有再多缺点,我也觉其可爱。

有两个桥段,可以印证:

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之后,薛蟠因为触犯了宝钗的自尊,惹得妹妹哭了一夜。第二天酒后,经过一夜反省,薛蟠有了一番披心沥血的表白:

“我若再和他们一处逛,妹妹听了只管啐我,再叫我畜生,不是人,如何?何苦来,为我一个人,娘儿两个天天操心,妈为我生气还有可恕,若只管让妹妹为我操心,我更不是人了。如今父亲没了,我不能多孝顺妈,多疼妹妹,反叫娘生气,妹妹烦恼,真连个畜生也不如了

薛蟠一边说,一边 “禁不起滚下泪来”。

这份悔过尽管直白,尽管粗俗,但是何其真诚!

再如他和柳湘莲的交往,薛蟠调戏人家,结果被反抽了一顿。薛蟠又恨又愧,但是当薛蟠路遇强盗,柳湘莲拔刀相助之后,两人居然又结为生死之交。

到后来,因尤三姐自尽,柳湘莲遁世随疯道士飘然而去,带着小厮四处寻找为之洒泪的正是薛蟠。

相比宝钗“并不在意”的反应,薛蟠有的是一份热心肠!

大观园太雅了,里面的女子,个个都如仙女,遥远得不食人间烟火。唯有薛蟠,因其真,因其俗,反而像西游记中的猪八戒,透露出几分可爱。


03

的确,这个直来直去没有花花肠子的薛大爷,在某些时候某些场合,是有几分可爱的。

然而,随着阅历渐增,见多了社会真相,我越来越觉得,薛蟠就是一人渣,就是社会毒瘤。

因为我们看一个人,不仅要看其小节,更要看其大节。

难道因为他有几分可爱,就可以掩蔽他一切的罪恶吗?就可以把他的罪行一笔勾销了吗?

薛蟠身上背负两条人命:

第一次是十五岁上,因为拐子将英莲卖给了乡宦之子冯渊,后又卖给了薛蟠,两家都争夺英莲,薛蟠不肯让人,喝令将冯渊打个稀烂,把英莲生拖死拽回家;

第二次是几年后,在酒店里,薛蟠和戏子蒋玉涵喝酒,一个叫张三的跑堂多看了蒋玉涵一眼,薛蟠便故意生事,一个酒碗扣出去,将张三打死。

冯渊何罪之有?张三罪该至死?他们都是何其无辜!

然而,灾难泼天而来!冯渊还是乡宦之子,尚遭此厄运,更底层的百姓岂不更惨?冯渊死了,无兄无弟,自然也无人替他说话了。

死了的张三,有一个寡母,张三的大哥二哥都死了,他是寡母唯一的儿子,当这个儿子也死于横祸,寡母的余生和祥林嫂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真”可以遮百丑,但是“真”遮不掉恶!

04

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薛蟠可以肆无忌惮地做坏事?

咱们先读一个小桥段,源自小说第二十八回:

那是一场纨绔子弟的酒宴,到场的有冯紫英、薛蟠、贾宝玉、戏子蒋玉涵和妓女云儿,席间,几人以女儿“悲喜愁”来行酒令,薛蟠处处插科打诨爆粗口,最后甚至连“一根**往里戳”这样满嘴生蛆的话也敢说,如此放肆,仅仅因为他没文化、粗俗吗?

无所顾忌地爆粗口,看似是文化上的鄙陋,实则是灵魂上的肮脏。

说薛蟠写文章没文采,谁都信。但是说正经话,总会吧?这句生蛆的话还有上句:““洞房花烛朝庸起”,也是出自薛蟠之口,说白了,古人们再不怎么爱学习,读过几年圣贤书,都有一点诗词上的肤浅功夫。

而他之所以敢如此爆粗口,是有优越感在里面的,王蒙先生说,

“薛大爷是通过下半身表达自己的特权,唯我独尊,拔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深以为然,一个权势者是有着宽广话语权的,不信,大家去酒席桌上看一看。

也就是说,薛大爷觉得今天这个卡拉OK是他的场,他是大哥大,语言越粗俗,越能显示大哥的身份,大哥之气场,就在于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

有了这份优越感打底,还有什么薛蟠不敢做的事?

再回头看他犯的人命案,不也正是源于这份唯我独尊之气势吗?薛大爷是老大,是天王老子,大爷想要的女人,你怎么可以争?大爷的男人,你怎么可以多看两眼?

之所以肆无忌惮,是因为他不屑于装,也没必要装啊,第四回上,他打死了冯冤,便“没事人”一般,干吗要逃走呢?这不是“些微小事”吗?花几个钱不就了事了吗?


05

问题是,谁给了薛蟠这样的优越感?让他以为自己是呼风唤雨的王?又是谁给了薛蟠视人命为儿戏的资本?让他能够践踏法律,蹂躏公平?

我想,这里面有集体作恶的结果。

薛姨妈的溺爱首当其冲,因薛蟠父亲早亡,寡母可怜他是独苗,纵容娇惯,用没有底线的爱饲养着儿子的欲望、冲动、任性。在母亲的溺爱之下,薛蟠养成了“凡是我想要的都一定要得到”的心性。“自古慈母多败儿”在薛姨妈这里,又一次得到印证。

污浊的环境也在推波助澜,薛蟠本来就有纨绔习气,来到贾府之后,今日会酒,明日观花,甚至聚赌嫖娼,无所不至,引诱的薛蟠比当日更坏了十倍。

谁引诱了他?自然是贾珍之流。可以说,来到贾府,才知道什么叫做“没有最坏,只有更坏。”和贾府里别的男人相比,薛蟠似乎坏得还不够彻底,他比贾蔷直率,他比贾琏有品,他比贾环坦荡,他比贾蓉真诚……然而,薛蟠就是控制不了欲望,在这条污浊的河流里,控制不住本性的人最容易随波逐流。

最重要的是,薛蟠的靠山足够硬。表姐元妃是皇帝身边人,舅舅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姨夫贾政借贾雨村之手早帮他摆平了官司,权力啊,在作恶者这里,真是一把遮天大伞,能让黑白颠倒。你看,无论薛蟠做了什么坏事,从家里到社会,都有人帮他兜着,他能不横吗?

所以,即便薛“蟠”是条虫,因为有了错综复杂的关系,也能翻云覆雨,活得像条龙。

06

狂欢之后,必然是罪与罚。

薛蟠的恶影响极大,后果很严重。

从小的方面讲,毁灭家族。

为什么说“富不过三代?”一个家族中,只要有一个薛大公子这样的败家子,家族的没落都是必然的。就像探春痛心的感叹:“大族人家,……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内部动摇,是撼动家族的根本。

小说到了后四十回,贾政托人,薛姨妈打点,几千两白花花银子出去,都没能了结薛蟠的案件,为什么?一切都变了,家族的颓势已呈燎原之势:

表姐元春死在这一年的冬天,舅舅王子腾死在赴京之路,贾政在外任上被弹劾……没了权势的撑腰,薛家败落得稀里哗啦,皇商名字被清退,家底被掏空,伙计们四散。

百年豪门,到了薛蟠手中,烟消云散。

从大的方面讲,薛蟠之恶,摧毁社会公平。

他目无王法,奸淫掳掠,嗜杀成性,本是罄竹难书的死刑犯,却又轻易逃脱。这和社会的腐败,官员的徇私紧密相连。

在我们的文化中,国人有着朴素的信仰:信天道轮回,信因果宿命,信杀人偿命,信国有国法……而这个纨绔少年,一次次地得到法律的赦免,难道不让我等普通人看得胆战心惊吗?活得如履薄冰吗?

身为小民,只能叩问苍天:天理何在?哭天无路,求地无门,这是多么绝望的呐喊啊。有这样的朝代,这样的官员,大清王朝如何不走向覆灭?


07

小说到了最后,适逢圣心欢悦,大赦天下,薛家凑足了所有银两,薛蟠又被放了。

家败人亡,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再没人帮他兜着了,浪子会回头吗?

可能吧?

回看薛蟠这半生,从财大气粗无法无天到锒铛入狱家亡财散,他的命运,谁造成的呢?

还是自己。

他本来有一个很高的起点,皇商家族,哪怕父亲早逝,也比一般人家好到天上去了。

他若是选择勇敢担当,若是能够守住欲望,若是敬畏天地万物,怎么会走到罪恶的道路上去?

身为玩主,他在挥霍青春家财,也在挥霍自己的人生。

人生需要修行,敬畏是修行的起点。

诗人康德说,这世界上只有两件事情是让他感到敬畏的,一是头顶的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准则。

欲望横流时,有所敬畏,或许会止住奔向悬崖的脚步。

愿世间的你我,眼中能有尘埃蝼蚁,万物众生,敬畏天地,慈悲善良。

你可能感兴趣的:(薛蟠:狂欢之后,冲动的罪与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