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八十岁老人说历史

      有一本书闻名已久——《我是落花生的女儿》,是许地山女儿许燕吉的晚年之作,前几日在书店看到买下。书写得极质朴,出版于2013年,许燕吉老人八十岁。《落花生》大家耳熟能详,说真的,小时候对于这篇课文最为不解。那时喜欢把语文课本当读物看,而一本读物通常有整体风格,《落花生》放在课本中,似乎跟谁都不是一回事。觉得它突兀,没有通常的华彩,没有跌宕起伏的叙事,没有高屋建瓴的立意。那时不知道,我要经过很多年的变迁,要经过世事轮回,才能够看明白这样浅白的文字,这样淡极始知花更艳的文章。

      许燕吉幼时在香港,生活优渥,父慈母严,是大家闺秀的生活起始。八岁,丧父。后日军占领香港,全家逃难,辗转至重庆。日本投降后到南京,完成中学学业,后考入农业大学。接下来结婚,被打成右派,入狱,离婚,为囚。后在陕西农村嫁与农民,度过风雨飘摇、个人命运如风中草芥的年代。待落实政策回到南京,已经48岁。许燕吉和丈夫终在南京偕老,丈夫于2006年去世。

      希腊人说命运是三女神。估计是命运之吊诡,远远超出了一个人能想象的程度,非三不足以为之。一个女人的一生,幼年丧父,无子女,历经战乱和动荡。相比之下,普通人所拥有的,全属奢侈品。这样的人用一生经历写就的书是否应全是血泪?可偏不。全书36万字,有的是有趣的童年记忆,患难与共的亲人故旧,与那些照拂她的长辈亲如母女的关系,每一个大事件下那些温暖小事。那些大事件对她是不断的剥夺,动荡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失去家庭,失去孩子,失去自由,为生存放弃所有对未来的想象。如果这些大事件是她一生的道路,我们在这本质朴的书里,与其说看到了道路,不如说听到了道路上的歌声与笑声。书的起始,是作者手录的父亲许地山的《落花生》全文,作者也恰如书的名字《我是落花生的女儿》。有女如此,可含笑九泉矣。

      母亲年高八十,每次电话必要长聊,匆匆问候断断乎不可母亲是民国年间生人,算起来比许燕吉老人只小六岁,算是同年代的人。母亲很崇拜自己未曾谋面的爷爷,我的曾外祖父。曾外祖父是那时在乡里呼风唤雨的人物,做生意很成功。据母亲说,曾外祖父回乡,乡亲们会奔走相告,说李二爷回来了。曾外祖父每次回乡,会大把从车上撒钱给乡亲们。姥爷是独子,小时去上学,书僮每日牵马接去学堂,十足的小少爷做派。后来曾外祖父早亡,那时姥爷还是少年,与曾祖母孤儿寡母,在家族分产中完全处于下风。不知道是否曾外祖父待人仁厚起了作用,解放后划分成分,姥爷因为那时早已没落而划成了贫农,在后来的历次劫难中毫发无伤地度过。所以第一次看《活着》,我就本能认为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母亲是长女,但实际上已经是第三个孩子,之前的两个姐姐均在出生后夭折,所以姥姥对母亲爱若掌珠。紧接着姥姥又生了一个孩子,也早夭。待到二姨出生时,母亲已经五岁。所以有整整五年,母亲不仅是长女,也是独生女。我小时只知道有三个姨和一个舅舅,以为姥姥只生了五个孩子。后来才知道我还有一个大舅,大舅二十七岁死于肺结核。那时我还未出生,但是哥哥姐姐们都见过大舅。小时候在姥姥家见过大舅的手记,字写得极其漂亮,舅舅说大舅左右手写的字毫无二致。大舅是姥姥的长子,和姥姥特别贴心,大舅去世十年后姥姥去世。妈常说是大舅坑了姥姥,姥姥小脚,大舅死后,姥姥常常走很远的路到大舅坟上去哭。我上初中的时候,母亲才告诉我,她本来还有个最小的弟弟,小她19岁,母亲唤他“小二孩儿”。母亲最钟爱这个小弟弟,大眼睛,特别可爱,这是我最小的舅舅,也是姥姥最后一个孩子。小舅舅还在襁褓中,有次发烧,姥姥和母亲抱着去诊所,那时在打青霉素之前也没有做试敏,姥姥和母亲也不知道孩子对青霉素过敏,回来的路上,孩子就在母亲的怀里断了气。这件事对母亲打击特别大,也许直到很多很多年以后才能说出来。现在母亲还会提到她钟爱的小弟弟,常常算如果他活着,现在是几岁了。直到现在,我才在母亲零星的讲述中将姥姥的孩子算清楚了,姥姥共生了14个孩子,除了大舅,都在出生后不久即夭折,只有5个孩子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姥姥是我见过的最智慧、最有爱的人。从不高声讲话,总是微微笑着,爱身边每一个人。小时冬天上学,手冻得失去知觉,放学就飞快跑到姥姥家,姥姥会给我捂手。我九岁的冬天姥姥去世。夜里我偷偷跑到姥姥身边,去暖她的手,可是那给我暖过无数次的手僵硬冰冷,那时我才知道她是永远不会再醒过来了,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的死亡。

      写至此,泪奔,不能再写。不知道许燕吉老人面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苦痛,是怎样坦然落笔的。不是情人不泪流,浅淡的文字,要更深的心才能读懂。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把母亲曾经跟我说过的整理下来,以前觉得很多事听过好多遍,不过是陈年往事。现在才知道,岁月沉淀下来的,里面有黄金瑰宝。如果没有岁月,就没有《巨流河》,没有《春月》。真的听懂了,就知道里面有命运的声音,有女性命运的声音。那些声音滚滚而来,解释了很多眼下的世事。其中的智慧,受用无尽。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八十岁老人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