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兵智部•不战卷•0780杨侃•攻心为上

译文

北魏雍州刺史萧宝夤起兵谋反,攻打冯翊。尚书仆射长孙稚奉命征讨。

左丞杨侃对长孙稚说:“当年曹操和韩遂马超在潼关对峙。韩遂马超的才能远不及曹操,但是很久都分不出胜负就是因为韩遂马超占据险要地形。现在敌人已经占据地利优势,不如攻打北方的蒲坂到河西,深入敌人腹地,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样的话包围华洲的敌人将不战自溃,长安也会唾手可得。”

长孙稚说:“您的这套方案非常的棒。但是现在薛修义包围河东,薛凤贤据守安邑,宗正珍孙据守虞坂,想要进兵但是困难重重啊,该怎么办合适呢?”

杨侃说:“宗正珍孙不过是一个匹夫,机缘巧合之下当上了将军,他是个只能被别人驱使但是不会用人的人。河东的关键在薄坂,重要的城市大多在郡东。薛修义出兵郡西,士兵的家人都留在故乡。他们一旦知道官军前来,会心生顾忌,一定会望风而逃。”

长孙稚就派遣自己的儿子长孙子彦和杨侃率领起兵从恒农北渡,占据石锥壁。

杨侃说:“驻扎在这里等待步兵,还可以看看百姓支持谁。现在来投降的人,都让他们回去修建烽火台。烽火起时也用烽火回应,不回应的就是叛贼,我们出兵屠村,将战利品都赏给将士们。”

于是百姓们都知道了政策,那些没投降的也都点起烽火。一夜之间,火光连绵数百里。

包围城池的贼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是四散而逃。

薛修义也溃逃,和薛凤贤一起投降。

长孙稚攻克潼关,进驻河东,萧宝夤出逃。

原文

魏雍州刺史萧宝夤反,攻冯翊,尚书仆射长孙稚讨之。

左丞杨侃谓稚曰:“昔魏武与韩遂、马超据潼关相拒。遂、超之才,非魏武敌,然而胜负久不决者,扼其险要故也。今贼守御已固,不如北取蒲坂,渡河而西,入其腹心,置兵死地,则华州之围不战自解,长安可坐取也。”

稚曰:“子之计则善矣。然今薛修义围河东,薛凤贤据安邑,宗正珍孙守虞坂,兵不得进,如何?”

曰:“珍孙行阵一夫,因缘为将,可为人使,安能使人?河东治在薄坂,西逼河漘,封疆多在郡东。修义驱卒士民,西围郡城,其父母妻子,皆留旧村。一旦闻官军至,皆有内顾之心,势必望风自溃矣。”稚乃使其子子彦与侃帅骑兵,自恒农北渡,据石锥壁。

侃声言:“停此以待步兵,且以望民情向背。而今送降名者,各自还村,俟台举三烽,即举烽相应。其无应烽者,乃贼党也,当进击屠之,以所获赏军士。”

于是村民转相告语,虽实未降者,亦诈举烽,一宿之间,火光遍数百里。

贼围城者不测,各自散归。修义亦逃还,与凤贤俱请降。稚克潼关,遂入河东,宝夤出奔。

萧宝夤(yin,二声,寅),南朝齐皇室宗族,齐明帝萧鸾第六子。最初被拥立抢夺皇位,不过被赦免。后逃亡北魏,被封齐王。后来他在北魏起兵反魏,兵败被俘,被赐死。

长孙稚,南北朝北魏西魏时期官员。六岁就袭爵上党王,孝文帝见他年幼就继承家业,就赐名稚。

杨侃,北魏大臣,袭爵华阴伯,后进封为济北郡公。这是一个文艺青年,从小就喜欢琴和画。

魏武,即曹操。

韩遂,汉末群雄之一,割据西凉。

马超,汉末群雄之一,后投降刘备。最初,马超的父亲和弟弟都入朝为官,只有马超在外。马超不顾父亲弟弟,起兵反曹。直接导致父亲弟弟被曹操杀害。

杨侃这套方案,精髓就在举烽火啊。我翻译的时候还想这杨侃怎么动不动就要“屠”呢?

原来,他就是让所有的村落都举烽火,以此来打击敌军脆弱的心理。

至此一招,不战而屈人之兵,实在是高明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智囊•兵智部•不战卷•0780杨侃•攻心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