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兵+钟小萍班+第三周第2次作业




片段 选自《这样读书就够了》

R:

    这里只谈致用类阅读的选书技巧,分为三步:“海选”“相亲”“过日子”。

    第1步,“海选”。先从问题出发,从自己出发,确定要学习的主题。比如时间管理,通过搜索、询问、看亚马逊书评(对致用类图书,亚马逊书评比豆瓣书评可靠一些),找到这个主题相关的十几本书,大概了解下,剔除若干本(这里的要点是“筛选”,而非“选拔”),把其余的都买下来。

    第2步,“相亲”。海选下来,买的同主题致用类图书少则四五本,多则八九本。别在乎那几百元买书钱,也别等到打折的时候再买。在学习上,尤其是在明知道对自己有用的学习上,省小钱是最傻的。你不会等医院打折再去看病吧。

    书到手后,要求自己用一两个小时全部翻阅一遍,每本书花10~20分钟。这个过程非常像相亲,不需要特别了解有哪些高校的相亲方法,只需要清晰目标:选一个目前对你而言最适合的“人”,这个“人”只有你自己觉得对眼,才能算数,其他人说了都不算。

    第3步,“过日子”。开头一定不要同时读好几本书,那样反而不利于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对选定的那一本书,认真的阅读。起码在一段时间里,你只读这一本书。

    用便签法拆为己用,可以只拆目前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点,也可以用书的框架“从网到点”开始构建自己有关该主题的知识体系。



I: 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运用致用类图书解决问题,并成为相关领域牛人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反思问题。思考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用到哪些书籍。

    第二步,寻找工具。阅读与问题相关的专业书籍5至10本,寻找解决问题的工具。

    第三步,破解问题。利用找到的工具,破解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方法、工具足以让你解决相关领域的问题,从而成为相关领域一般意义上的牛人。

    这个方法,不适用处理较简单的问题(例如:百度一下,你就能解决的。),也可用于在某个知识面深耕(例如:区块链投资、近代史研究等等)。




A1: 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意识到,要成为某个领域的牛人,就必须在这个领域专下去。 可惜只顾感怀伤秋去了,读书也是东鳞西爪。

    图书馆的书籍浩如烟海,在架子上拿起《人性的弱点》翻几页、走到《沉思录》看两章、看到旁边同学在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有兴趣、推车里的《国富论》借回去看看吧!感觉自己这也听过一些,那也知道一点,就飘飘然了,没有能成为牛人倒成了能吹牛的人了。

    后来学习格局商学院,看《晓说》,听《罗辑思维》,关注吴晓波。他们都推荐了许多张书单,就去看他们推荐的书,这些书肯定是好书、有价值的书。

    但感觉看了之后,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仍然只是一个能吹牛的人(你看看我看了多少书,这些书是哪位名人写的,那个牛人推荐的。)。但是读书这么个性化的事,他人推荐的不一定适合目前的你。读书要读自己需要读的书,读自己适合读的书,只有这样读书才能成为某方面、某领域的牛人。




A2: 我的应用(目标和行动)

    说实话我很少读致用类书籍,一方面觉得读书这么神圣的事,不能太过功利;一方面不能很好的分清成功学和工具书的界限,不小心就把工具书误判到成功学之列,或者反之。

反思问题。自己没能接触到思维模型,一直在思维僵化的状态固步自封。希望能拆除思维的围墙,阅读一些相关思维模型的书。

首先,广泛收集关于思维模型的书籍,筛选自己需要的思维模型。


    寻找工具。然后,阅读需要的有关思维模型的书籍。例如:

《系统之美》这本书直指系统原理和本质,可作为了解系统原理的入门读物。

《穷查理宝典》鼓励去建立多元化的思维模型。

《How to Solve It》重点介绍了【现代探索法】思维,适用于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决策的艺术》给了一个清晰的,能直接操作的决策框架,决策树的应用。

…等等书籍


    破解问题。最后,在精读和应用这些思想模型后,肯定能拆除思维的围墙,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在思维模型应用和解决日常事务上,可以避开思维误区,成为做出快速、正确决策的牛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钟兵+钟小萍班+第三周第2次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