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之蜜糖我之砒霜

今天下午上班的时候,同事在群里挂出来一个报名博士的文件以及申请表,并通知大家一周内就到今年的截止日期。然后我很自然地打开了浙大招生网,看了一眼今年的报名时间和报名计划,又默默关掉了它。

这个动作还是带给我一些触动。因为年复一年的,我被读博这样的计划吸引,又一次次在不够尽心尽力的准备中被挫败。它几乎快成为我的“习得性无助”感的来源了。而我知道我是可以走出来的,只是需要一个过程。

这一次,我确信自己没有准备好(你看,SPSS还学到半途,核心文章也写到一半,甚至课题都是截止了以后不再有下文)。另外当然也有很多现实的考虑。其一是因为很快要生孩子,明年3月考试的时间,估计我还在家里适应多一个人的新节奏,想不出这段时间能有什么样的时间和精力来应对考试。如果不能充分地准备,不如不要让这样的事情抢夺我的精力、瓦解我的斗志了。

其二,或许我打心眼里还是比较希望自己能够去读心理咨询、精神分析这样专业的博,能够申请至少全日制、最好国外全日制的那种含金量更高的博,因为博士的几年时间是需要全身心投入进去的,不希望自己混日子(或者说,好的科研通过混是混不出来的)。这里对自己的高标准和迷之自信,让我感到这个在职博的吸引力并不是很大。但有时候看着身边人努力地申请、早早地开始这个过程(刚刚同事来办公室的时候还说了这件事),激发了我身体内的焦虑感。要压抑这些焦虑何其容易啊。

今天下午一直在看《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书里面提到了竞争,野心,敌意,羞耻感……这些很形而上又很显而易见的东西。看的过程中,我的无意识帮助我打开了孙平的微博和博客并点击了收藏,打开了知乎上几个在国外读临床心理学的人的个人页面并点击了关注,同时还浏览了一遍CAPA报名解读的微信文章。我大概意识到,这些是我追求的“理想型”,因此去读一个思政的博士真的毫无道理,跟我要走的路离挺远的。不知道哪篇文章里看到说,我们需要给自己制定高一点的目标,这样,即便最后实现的是次一等的目标,也会比你一开始就追求容易的目标达成的结果要好。好吧,那就先按捺下由博士报名信息带来的焦虑感吧。

如果心中有光,一定要追逐光的方向。
从SPSS的学习和论文写作的练习开始,从精神分析专业书和文章的学习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不着急。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之蜜糖我之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