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Ⅱ》读书打卡(十六)20200326

《写招领启事,采访,写报道》教学实录和评析

      本课《写招领启事,采访,写报道》与之前《写寻物启事,写表扬稿》的教例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唯一的不同是,本课写作素材由真实事件启发,而非创设情境。

      昨天在写读书感悟时,我就提到了教师对写作素材要用敏锐地挖掘能力,在今日的课例中有了很好的印证,于老师利用学生拾金不昧的现有事迹素材,通过招领启事、采访、报道一系列过程,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值得注意的是,于老师的每节写作课都有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的铺设,这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充满写作的积极性。

      在过往的教学工作中,我曾一度摒弃活动、事件背后写作文的惯性方式,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的描述、表达大都停留在口语交际层面,没有敏锐的捕捉能力,避开写作素材的利用。但从近期的写作课例研读中,我重新整理了自己的习作教学理念。作文教学并非单一的作文,是学生思考、行为、逻辑思维、人文素养等综合能力的汇总和记录,从本质上要打开对作文的认识,这样对写作和教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定义和收获。

      在前段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旁听了由李晓萍老师主讲的线上书信指导课,引导学生通过对当下疫情的感受,以写信的方式慰问战斗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紧抓疫情这一主题方向,加强书信写作并注入时事的人文情怀。因疫情防控处在最紧要关头,学生看到和感受到的,都是真实且触动内心的,此时的写作指导正好充分利用了真实的环境素材,对学生作文以启发。

      不论是于永正老师还是李晓萍老师,他们的习作指导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充分挖掘人物、事件的特征,辅助学生写作表达。这是我今后在教学中不断学习的地方,努力做一个教学中的有心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Ⅱ》读书打卡(十六)202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