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起生命之书《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

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使心灵空明虚寂到极点,使生活的清静达到极致。在万物都蓬勃生长的时候,我从中仔细观察它们生死循环的道理。天下万物虽然纷纷芸芸,但最终都将回复它们的本根。返回本根就叫“静”,静叫作复归本性。复归本性是万物运动与变化中不变的规律,认识和了解万物运动与变化都依循着循环往复的规律,叫作“明”。不了解这个不变的规律,轻举妄动就会有凶险。了解这个不变的规律的人,就能做到宽容,做到了宽容就能坦然大公,坦然大公才能无不周遍,无不周遍才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于“道”,体道而行才能长久,终身可免于危殆。

感悟:本文阐述了“道”的本质,揭示了修行的最高境界。“大道”虚是其常,有是其变;静是其常,动是其变。有、动最终必归于不有、不动。所以,守定常道,万物虽纷纷扰扰,只须以虚含有,以静待动,并且不见其有,不见其动,就不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使自己处于永远安乐的境地。老子认为,道的本质和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虚”的极致和虔诚地守住一个“静”字,知道了天道的规律法则,才会无私无欲;做到了无私无欲才可能神机博大;神机博大才可能神融太虚;神融太虚才可能回归生命的本源,只有回归那生命本源,才会永存不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拾起生命之书《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