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略村伏击战

  日军观战团尽数丧命,比消灭5万日军都意义重大!

  看过亮剑的观众都会记得,李云龙指挥伏击部队,一举歼灭“日军观光团”的情节,这段情节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这正是发生在1943年的韩略村伏击战。《亮剑》作者都梁说,他反复研究过,新四旅的战史,韩略村伏击战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今在韩略村当年的战斗遗址上,立起的纪念碑,当地一位90多岁的老民兵曾经配合八路军作战的民兵,他说洪洞县是老游击区,听说八路军要在这儿揍鬼子,民兵妇救会很快动员起来,配合部队作战。天一黑我们就封锁道路,切断了韩略村和外界联系联系,我哪时才十二、三岁,就在这村口的树上放哨。

  1943年10月18日,王近山率领新四旅十六团,从太岳抗日根据地向外线转移,经过一夜行军到达洪洞县。当天,洪洞县武委会主任就来到新四旅驻地,介绍敌情。临汾日军经常从临屯公路到韩略村经过。每天早上都有十几辆汽车装着枪炮弹、药和粮食罐头在日军的押送下东去。下午又装载着抢劫的物资返回,天天如此。

 

  分析敌情后,决定在此伏击敌人,配合反扫荡部队作战。24日黎明,部队悄悄进入距韩略村炮楼约500米左右设伏击阵地。这个埋伏点只能通过一辆汽车的凹道,两旁是陡崖,高的地方约十余米,低的也有七、八米,便于部队埋伏。

    早晨八时许,日军战地观光团分成13辆汽车,经过韩略村,当汽车钻入布好的“口袋”时,程悦长发出攻击命令。霎时,枪炮齐鸣、杀声四起。

  班长赵振玉带领全班战士,跳上一辆辆汽车,刺死鬼子,夺过9-2式重机枪,掉转枪口,顺着公路猛扫。挡住了鬼子退路。战后,从打扫战场时缴获的文件中得知,被歼的这支日军就是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组织的日军战地观摩团。为推行扫荡我太岳根据地所所采取的所谓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不仅到处大吹大擂,扩大影响,特意组织日军“支那派遣军步兵学校”的5.6中队和其他一些军官,组成华北派遣军司令部战场观战团,他共180余人,赴太岳战区观战学习。

  万万没想到,观战团一到太岳区,就让他碰上了八路军,著名战将王近山带领的新四旅。日军包括一个少将旅团长,一名联队长在内的120名军官和60多名士兵悉数被歼,不可一世的日军军官观战团在英雄的抗日军民面前灰飞烟灭。

    韩略村伏击战的亲历者,十六团六连连长杨怀年在他的回忆文章《韩略村之战》中,记述了王近山是怎样“亮剑”的。王近山是怎样了解的,王近山和程悦长团长一起分析的敌情,研究了打法。决定有九连抽一个排控制住炮楼。其余两个排埋伏在村头,堵住敌人的“头”。四连和五连埋伏在公路两侧,打敌人“身子”。六连在最后,堵敌人“屁股”,待敌人进入埋伏圈后扎紧“口袋”。

战斗的进展证明了王近山预判的精准和狠打、猛攻、快收的部署的正确。韩略村伏击战是亮剑精神的体现,标志的敌游击战开始展开全面反击。

你可能感兴趣的:(韩略村伏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