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长寿?学会找到工作中的幸福感吧!

图片发自App

近几年,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暂时不就业,且不少家长是这种选择的坚定支持者。

从经济的视角看,这是进步,至少孩子们不再像我们这一代人,不工作,很可能就要挨饿。

从国际上看,有间隔年(Gap Year)的概念,即西方国家的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

间隔年期间,学生离开自己国家旅行,通常也适当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生存技能,增进学生的自我了解,从而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或者找到更好的工作,更好融入社会。

然而,个人以为,大学生可以暂时不就业,但一定不能不工作,而且应该在这一期间尝试各种工作,借此机会寻找“灵魂工作”。

罗伯特·E.贝拉等人将工作分为“劳动(job)”“经历(career)”“天职(calling)”这3类。所谓“劳动”是指为了得到薪水、维持生活的工作。“经历”则是以提薪、升职为目标追求业绩和成就感的工作。“天职”则是将履行职责本身当做目的的工作。

所谓灵魂工作,也就是贝拉所说的天职,指能让灵魂感到喜悦的工作。它能给人带来每天的喜悦和充满意义的人生,所以和工种、报酬并没有关系。

作为职业规划理论创始人的唐纳德·E.萨柏认为工作包括表现“兴趣(喜欢)”“能力(擅长)”“价值观(重视)”。因此,工作不光指有偿的职业,也包含家务、兴趣活动、市民活动等。

图片发自App

因well-being(幸福健康的状态)的调查而知名的盖洛普公司创业者乔治·盖洛普在1958年对95岁以上的美国人的采访调查中得出结论:“人是否能活到90岁高龄取决于工作的幸福感”。在盖洛普公司的幸福度调查中,工作幸福度较高的人和较低的人相比,认为自己“过着精彩人生”的比例要高出两倍。

根据英国的经济杂志Economic Journal 2008年的调查,人生中最影响幸福的是“长期失业状态”。这一调查为了调查结婚与离婚、孩子的诞生、事业等究竟能多大程度上影响幸福感,以13万人为对象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追踪调查。其结果显示,但失业持续1年以上的人则再也无法恢复其幸福度了。

乔治·E.范伦特认为,解雇所带来的失业会让人丧失自尊心和来自他人的尊重,因此会降低幸福感。

工作与人的身份息息相关,因此丢掉工作会让人丧失一部分对自身的感觉和意识。即使找到新工作,要填满欠缺的那部分自己也并非易事。

即使在没有就职情况下,例如将孩子培育成才之后丢掉了培养孩子这一工作的母亲也会陷入被称作“空巢症候群”的沮丧状态。

无论是怎样的职业,只要失去了重要的工作,我们将迷失自己的身份,难以感受到人生的喜悦和意义。

图片发自App

泰勒·本-沙哈尔认为,幸福应当是被称作“喜悦”的当前利益与被称作“意义”的未来利益的结合体。他表示,在“心流理论”状态下可兼得当前和未来的利益,并介绍了“心流理论能容易在工作而非家庭中体验”这一米哈里·契克森米哈的发现,声称“要得到幸福,工作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克莱尔蒙特大学院教授契克森米哈提倡的心流理论是指“意识和行动融合的状态”,也代表“我们十分具有活力,能专注于现在的活动,在与周围融为一体时所感受到的东西”。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将其解释为“忘却意识和感觉,沉迷于某种东西中的状态”。并且,契克森米哈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工作中该状态会在一天内出现几次,每次数分钟,均出现在“凭借自己的能力直面难关时”。心流理论也被称作“解决应该选择怎样的工作,如何提高所选工作的上限这一课题的钥匙”。

本-沙哈尔将心流理论称作“完全投入与活动中,得到Peak Performance(最大成果),获得最高体验”的状态。最高体验是因欲求阶段学说而知名的亚伯拉罕·马斯洛所提出的概念,指“在人生中最大幸福的瞬间体验陶醉、欢喜与无上幸福”。

无论怎样的工作都会追求成果,因此与最大成果伴生的最高体验就很容易让人感受到心流理论。

在工作中体验到心流理论后会得到各种充实感,也会给我们带来每天的喜悦和人生的意义。当然,工作不止有喜悦,也伴随着痛苦,而超越这些所产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会提高自我能力感和自信。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长寿?学会找到工作中的幸福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