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让我停止了写作?(二)

昨天写了要了解是什么原因让自己停止了写作,今天继续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分析问题

每次停止不写都是些什么情况?

我回顾一下大概是这么几种:

1.时间安排不当。当天早上没有及时起床,急忙赶着去准备上班。这种情况一般是晚上依赖手机时间太长,没有睡好,早上起不来,于是,这一天就没有写了。凡事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时间一久,对敲打文字那种兴趣也就慢慢淡化了,想再捡起这个习惯就会越来越难了,在思想上也是非常的纠结——有时候既想写点东西,头脑想挤牙膏似的半天挤不出几个字,双手也不灵便了,对文字的输出也显得非常笨拙。

2.怀疑文字的价值。连续一段时间每天写一点东西,也许突然一天发现,即使自己写得再好、写得再多,然后生活中仍然是一地鸡毛,对于现状并没有多少改变。这时候不仅是你猜别人在心里面在鄙视你这是鸡汤与喊口号,连你自己也会为自己的矫情而觉得难为情。这种情况只能看每个人心中的信念强弱了,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对于事物的感觉也不一样。人越是长大(过了30岁是不是要说老了?),会有两种思想逐渐地分化开来。一种是承认现实,既然大家都这样,那我也这样吧;另一种是抵制现实,大家都这样,如果我再这样,那我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显然,我是属于第二种。

人这一辈子的命运,从最初开始看似都是一样的,但隐含在一样的表象中却在不断的累积不一样,潮水退去,每个人的装备都是不一样的。这个问题其实是有关原生家庭的问题,很多东西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就像那个放羊的小男孩的理想是长大以后跟他爸一样娶老婆再生一个像他一样的放羊娃。想想会觉得可笑,可是,多少现实不是跟童话里是一样的呢。所以,不要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天花板,首先自己要成为那个不断捅破天花板的人。

3.缺少反馈与及时性的鼓励。我之所以能够把写作这件事持续了2年多时间,不得不说是得益于这几年内容平台的发展,特别是微信公众号对原创性的保护,即只要是自己输出的东西,那就是自己的作品,这种所有权的归属感特别好。可是一旦没了反馈与目标,人就会放松对自我的要求,这也是值得自己去赋能的地方。即如何才能够让自己的思想走出去?

我在看过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让我觉得最好玩的就是作者沉浸于写故事的那种感觉,而且这种感觉很容易就把读者带进了仿佛是自己营造的世界。我想,写作是应该有这种感觉,对于文字的不断累积,就像是建立属于有自己味道的房子,这应该是一种目标。

4.没有让写作发挥真正的赋能作用。刚开始很长一段时间是为了写作而写作,即为了让自己能够轻松地输出些文字来,这种要求会让自己浮于一种表象——好像自己还能写文章,但实际上如果不能把写作用于工作上,用于去扩大影响力营销自己,写作也许会少了很多它应该有的作用。写作也是一个手艺活,就像一把刀,如果只是用来切菜,那它的世界就只有厨房,如果用来逢山开路,那就是一把利刃。所以,要不断尝试如何让自己的写作能为一把利刃。

以上就是目前能想到的几种情况。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

制定措施

1.坚持早起习惯不动摇。人生无论发生多大的事,总可以为自己每天留下1-2个小时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与世界。

2.动起来再说。每天要让自己写点文字,并不是为了表现自己多么有才华与感情,而是为了不让自己留下没有记录的空白。也只有先动起来,再有可能性让自己取得从量胜到质胜的转变。

3.给自己留下更多的富余时间。如果没有更多别人认可的东西,那么,反馈与鼓励显然不会光顾你!所以,在为自己创造充足的量积累时,尽量抽出时间呈现出对别人有用的精品。

4.阅读与学习输出。只有不断学习别人的经验,才有可能少走弯路;只有不断学以致用,才能不断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要有“弱水三千,我只饮一瓢”的取舍精神,这句话可以这么去理解,第一你要找到那真正对你有用的一瓢水;第二你不去饮水三千,又怎么去找到那一瓢?所以,为了找到那一瓢水,过程是必须的。只有你的外延扩大了,你能够接纳的东西才能更大。

5.能够包容自己的不完美。一次没做好的事,下一次再做好一点,跟别人学,与自己比,慢慢地让自己变得更好。

6.刻意练习。从习惯养成、从包容心、从模仿对比、从尝试创造等等,用1年时间、用2年时间、用3年时间、用5年10年时间,让自己成为一个文字手艺人——这是我的理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什么原因让我停止了写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