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书笔记

文|慧妍

图片发自App

这本书是我第一次接触经济学相关的知识,以往对经济学的认识是:”经济学一定很难懂,那是学金融专业的同学学习的,和我无关。“后来,我的一位老师说,人不能只有一种思维,学会多种思维看待某种事物,你的看法会不一样,视野也会更广阔。正好手头有这本书的电子版,于是闲来无事就翻了翻。打开这本书看过后才知道,经济学并不是我想的那样晦涩难懂,书中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将经济学的思维和理论通俗易懂地解释给大家听。

今天就分享书中的一部分:

1、当我们讨论公正的问题时,背后的含义往往是:这是符合效率标准的。往往是那些让社会里每个人都有积极性去积累财富的规则,或者那些让社会能够健康发展的规则,才是公正的规则。也就是说,因为有效,所以公平。

当别人在讨论到底是公平重要,还是效率重要的时候,学过经济学的人明白,公平背后往往是效率的考量,不是单个人效率的考量,而是整体社会长远发展的效率的考量。公平和效率,往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2、经济学家关心的是,那些出于良好的愿望而制定的经济政策,会产生哪些有害的后果。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相通的地方就在于,它研究的是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经济学关心的是事与愿违的现象, 而不是事与愿符的现象。

3、在斯密看来,人是自私的,但也有爱心;爱心只能适用于小圈子,无法延伸到更大的范围,所以我们只能依靠市场这个陌生人互助的平台,才能满足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的需求。小圈子靠爱心、讲同情,而大世界靠市场、讲规则。斯密的重要建议是:不要搞混了,不要

在家庭、朋友圈里斤斤计较,过分讲究市场规则,也不要在市场上强求陌生人表现出不切实际的爱心。

4、经济学是建立在“稀缺”这个基础上的。

但稀缺并不是一个假设, 而是一个基本事实。稀缺是人类始终面临的基本约束,只要我们活在这世上,就必须面对。稀缺的含义非常广泛,不仅指矿产、森林和能源等有形资产的匮乏,还指空气、美貌、天资、注意力和时空等无形资产的不足。

造成稀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别人也想要;二是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不断升级。

人的需求是得寸进尺的,即便物质无限丰富,人类欲望得到充分满足的日子也不会到来。

5、由于东西总是不够的,资源总是稀缺的,人们在利用有限资源的时候,就不得不对资源的用途进行选择;而每当要做选择时,都必须采取

某种选择的标准;一旦确定了选择标准,就意味着存在区别对待,而区别对待就是歧视。

稀缺必然导致歧视。我们不应该问要不要歧视,而是要问应该如何歧视。

6、人们经常以偏概全做判断,那是不得已,因为信息费用很高。以偏概全做判断当然会发生错误,但是跟人们要付出的成本相比,还是值得的。经常有人说,美国人怎么样、日本人怎么样、韩国人怎么样。这都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视角,这种视角是一种歧视。但了解陌生人是有成本的,以偏概全(歧视)能让我们以最低的成本获取一些初步的印象。


之前的文章中说过,成年人的学习应该是把书中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真正的解决问题。而多涉猎一些不同学科的知识,来拓展我们的视野,做到多角度看问题,同样也是成年人学习的一个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