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提问—系统式治疗案例教程》2.中立

在关系中见自己的、见他人的信念、情绪或欲望~~

面对家庭系统,系统治疗师都会遭受到陷于冲突双方的战线之争的危险。在个体治疗中,咨询师可以把自己看作是偏袒他的患者的。在家庭治疗中与此相反,治疗师要同时面对几个人,而这几个人不仅拥有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还经常拥有相互矛盾的目标、愿望,以及与此相连的对治疗师提出的不同的要求。

面对这一难题,从技术上,治疗师们提出了“多边结盟”的概念。“多边结盟”指的是治疗师对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心有戚戚的态度。这个态度不可能在会谈中的每一个时刻都实现,而是随着时间段推移,每一位参与者依次都能感觉到自己以及自己的意愿被治疗师所支持到,“多边结盟”就算实现了。

中立”只要每一位参与者没有人获得治疗师偏袒别人的印象,就足够了。并不要求参与的每一位都能感受到治疗师的支持。

“多边结盟”和“中立”的共同点,它们都与个人以及个人构成的联盟、组合或子系统有关。面对参与者互相冲突的交流内容,各种观点、评价、解释,治疗师要保持中立或多边结盟的立场。

面对施耐徳夫妻的案例,治疗师站在哪一方?治疗师面临的选择:一是站到某个人的一边(支持),二是站到另一个人的一边(反对),三是保持“既不支持又不反对”的中立态度,四是选择“既支持又反对”的多边结盟立场。在施耐德夫妻的案例中,“支持”意味着站在先生的这一边,或者换个与个人的关联不那么紧密的说法,“支持”就是同意这样的观点:施耐德太太的行为是疾病所致。与此相反,“反对”意味者:认为施耐德太大的行为是婚姻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站在施耐德太太的这一边。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不归属于任何一方的立场:“既不也不”(中立)和“既一又”(多边结盟)。“既一又”立场往往会导致治疗师表现得非常纠结,有时甚至自相矛盾或者荒谬。如果是两个治疗师作为一个团队在工作,就像我们上文所介绍的案例那样,那么就可以使用“分歧法”。其中一位治疗师支持这样的观点:这是器质性疾病;另一位治疗师支持那样的观点:所发生的一切都可以通过婚姻问题来加以解释。如果两位治疗师达成一致一在当事人在场的情况下不去评判谁对谁错的问题,那么他们就有机会去寻找具有现实意义的第三条道路,而不是纠缠于帮派的路线之争,或者沉陷于非此即彼的世界观。(如果是一个人做家庭系统的工作呢?一人分饰两角,“分裂状态”的不靠谱的治疗师,左右摇摆)。

案例后续:在这个案例中,夫妻二人共同目标想要维系婚姻关系。在关系中,重要的冲突焦点:丈夫想要性,妻子想要爱。怎么满足双方的需要?丈夫想得到性,妻子拒绝了他;妻子想要得到爱,丈夫宣称妻子“患有心理疾病”。双方商定,丈夫不再声称她“患有心理疾病”,妻子表示愿意重新和丈夫睡在一起。协定实施了几个月,在这段时间里,夫妻两个人都表述相处的很好。直到妻子的父亲去世导致了她又一次变得抑郁,住进了医院。在这个阶段,丈夫重新称她“患有心理疾病”,妻子也重新拒绝与他发生xing关系。战争又一次打响。

两个人因为孩子们的原因都不想离婚。解决方法的第三条路:两个人作为伴侣分开;作为父母,维系婚姻,彼此合作。妻子找了一个精神科医生进行治疗,摆脱了生病状态,不再服药,也没有住院。丈夫为自己找了一个女朋友。

这样一个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在这里会不会激活自己的一些信念、情绪或者欲望(期待)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循环提问—系统式治疗案例教程》2.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