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层次‖】(三十六)深度‖《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原文解释+扩延思维

36

第三十六章原文

第36章 柔弱刚强

【原文】将欲歙之①,必固张之②;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③。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④,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⑤。

【注释】①歙:收敛,收缩。

②固:暂且,姑且。此章几个“固”均如此解释。

③微明:即微妙的道理。明,这里有高明、深远的意思。④脱:离开。

⑤利器:有几种说法:一是指权道,二是指赏罚,三是指圣智仁义巧利。

【翻译】想要收拢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让它强大;想要废除它,必先推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是一种微妙高明的道理。柔能胜刚。鱼儿不能离开池渊,国家的利器不可以轻易向人展示。

【扩延思维】此章其实是列举了“执大象”的一些使用过程,将欲“歙之”“弱之”“废之”“取之”必先使其“张之”“强之”“兴之”“与之”等等,这些微妙高明的方法如果能够运用得好,那么就可以柔能克刚。其实也有刚柔并用,拿捏有度的意思。学习本章不能一味而取其后者而使用,而是要看事物的发展阶段合理的使用合理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才不会造成有过激行为和后果,凡事皆有因果,阴阳必须平衡才能生和气。老子只是举例说明,并非叫我们直接套用,这样很容易产生谬论,偏离现实真理,而是要灵活运用收放自如。阴阳的相生转化表现在万事万物的象中是千变万化的,然而化解的办法只有执于中道之法,在什么阶段使用什么阶段的对立双面而取其中去执之,就能起到以静制动,中正公平。能驾御于两个对立面之上的方法才能算是微明阿。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鱼儿离开池渊,就会有危险,因其不能藏身,不能活动,不能寻觅食物,将身体暴露无遗,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国之利器是事关国家存亡的法宝,不能轻易爆露,一朝如若爆露了,就好像鱼儿离开了池渊一样危险。根基未稳就到处显扬露刚,既不能给人利益,又不能让人相信,又惹人忌妒,这样就会被人看透底,一览无余,那还有安全之感。但也不是藏着掖着就好了,适时适当的微示和利用好他,却能起到威慑的作用。所以说凡事都不能一概而论啊。有智慧要在适当时刻展现,才不至于被埋没了人才,而后悔终身。

【课外阅读】《阴符经》云:“其盗机也。”《周易·系辞》中说:“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正如上文所列举的彰着、显明、已成的张开、强胜、兴旺、给与者收歙。

“柔弱胜刚强。”

柔弱中隐含着潜在的刚强。谦让柔和的君子,常胜过横暴刚强的小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圣君明王深知大道运化万物的微明之妙,他们潜修密行,正性修德,削残除暴,敬天爱民,不仅能平洽天下,而且能保持身固命坚。

若将此“利器”彰示于天下,横暴愚顽的小人得之,必徇私舞弊,相诈逞狂,贬正败贤。不仅祸国殃民,贼害天下,而且会因此身败名裂。

以“鱼不可以脱于渊”,引喻“利器”示于天下不但不能修齐治平,而且会导致倾覆败丧。这好似脱了渊的鱼一样,非但不能生息,而且会枯死.

你可能感兴趣的:(【韵|‖层次‖】(三十六)深度‖《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原文解释+扩延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