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星期一本书】【4】《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之所以对这本书感兴趣,是因为在看赵永久老师的书时,他在书中举例子,说过这本书,我就很好奇,赵永久老师看过的书,我也想看看。


开始看的时候才知道,这是一本英国国民级的心理咨询入门书,很符合我现在的情况,入门阶段,是需要老老实实打好扎实的心理学基础才可以。


在蛤蟆初见咨询师的时候,他是拽拽的,只单纯为了让朋友们高兴,才来找苍鹭做心理辅导,咨询师苍鹭也不惯他毛病,直接立规矩,通过引导蛤蟆提问、思考,来告诉他:心理咨询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得出于自愿。


所以也就意味着,只有当蛤蟆真正意识到,是为自己而不是为了取悦朋友们才来咨询的时候,才能真正合作,为心理咨询负责的只能是蛤蟆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苍鹭的这个做法,我感觉真是太好了,很受益匪浅,我联想到我们的学员,苍鹭对待初次做心理咨询的蛤蟆,就如同我们对待初次来访的学员一个道理,只有引导学员明白,你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源,才能让学员感受到自己是主动参与者,进而能够在咨询师帮助下,真正靠自己摸索出摆脱痛苦的办法,这和被动受教得到的结果截然不同。

然后在这本书里面,我学到了心理咨询的最佳时间间隔是每周一次,而且咨询师苍鹭每周接见蛤蟆的第一句话都是:“蛤蟆先生,今天你感觉怎么样?”这么简短的一句话,我感觉很有力量,触动的我有种想哭的冲动呢。


书中说的蛤蟆,在他平时的生活中,几乎听不到有人问他,“你好吗?或者你感觉怎么样?”我想,我也如同这只小蛤蟆一样,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人会问我,“你感觉怎么样?”所以才会让我看到苍鹭这样问蛤蟆,我就有所触动吧。


那么我就自己问自己吧,“今天我感觉怎么样呢?”这样可以练习把意识关注在我自己的感受上,而不是机械化的日常操作,关注自己的感受真的让人很舒服。


小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引导下,回忆了自己被父亲严厉指责的童年,找到了令自己现实生活中抑郁、悲伤、愤怒、恐惧的根源是“儿童自我状态”。


我学习到这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的,包含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也是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当长大后出现某些特定的情形场景时,这种模式就会被激发,让我们自动做出反应,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


于是我就想,当弱小的孩子面对高大的父母苛责时,他们就会自动启动儿童自我状态,去适应父母,从而就演化出更加精细的适应型儿童,这种孩子会完全隐藏自己的感受而去一味地迎合父母的,那将来要长成什么样的孩子,真是让我细思极恐啊。


而且我还学到了一个知识点,就是关于愤怒的,其实每个人都会愤怒,即使脾气再软的人也会愤怒,这是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的原始情绪。所不同的区别是,不同的天性释放愤怒的方式不同,最弱的释放愤怒方式竟然是退缩,依次增强分别是厌烦、拖延、郁闷、任性、怄气、撒泼、最强的愤怒是叛逆。


有了“儿童自我状态”,那么对应的便是“父母自我状态”,每个人都会有处于“父母自我状态”的时候。“父母自我状态”的特点就是指责、严厉、挑剔、批判。


小蛤蟆这个时候有疑问问苍鹭,他认为自己很随和,没有这些表现,是不是没有“父母自我状态”,这也是我的疑惑,因为我也这样,然后带着这个问题,我往下看,其实我们并不是没有“父母自我状态”,我们虽然不批判人,但是我们会批判自己啊,没有一个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了,这就是我的“父母自我状态”啊。


还有最后一个状态就是“成人自我状态”,他是指我们能用理智,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去行事,但并不是说“成人自我状态”就比其他两个状态好。


咨询师苍鹭告诉我,成功的人生里,这三种状态都是必需的。每一种状态都很重要,都对生存有价值,只是看在人生中所处的不同阶段而定了,这是我的理解。


那我想,在日常生活中,面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态,如果我想更好的去处理,我是要去感受自己的当下感受,判断自己目前的感受是处于哪个状态,然后根据当下发生的事情,合适的调整转换自己的这三种状态,这样就可以用最适合处理当下事情的状态来处理了,也就容易事半功倍。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星期一本书】【4】《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