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款企业管理的“海洛因”

       罚款是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常用的,对其企业内部问题采取的一种非目的性手段。由于其操作简单,威慑力巨大,很多管理者对其十分喜爱和热衷。尽管受到很多人反对,但对长期使用者一旦停止,让使用者感到恐慌和不知所措。

       管理者在处理人为操作造成的质量问题时,往往最先想到的是操作者疏忽大意马虎造成的。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手段有的是批评和提醒;有的是罚款了事等等。这些都是管理者常用的手段和措施。管理者认为每个检验人员必须把产品问题都检验出来,这是检验员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必须和所有放大了一名一线检验员的责任和义务,逃避了企业和管理者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当发生问题时应对人、机、料、法、环生产五大要素的全面分析,而不是通过罚款了事。罚款对问题表面上是起到了“杀鸡儆猴”的警示作用,其实在现实当中往往适得其反,在工厂内部一线员工并没有所谓的“精神领袖”。在工厂的一线员工他们最先所追求是在薪酬方面的,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谈到公平。当某个人(这个人在其中相对人缘比较好,大部分人可以在他或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因质量问题被处罚后,其他人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利益,会不会得到同样的处罚,而不会考虑对这个被处罚人是不是公平合理,人人自危。这就是表现起到了震慑的作用,而管理者自以为这样就对了,以后就可以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了。

       这些一线员工因为自危则不自觉的走到一起变成一种消极的自我同情,不论管理者对此次的处罚决定是否正确。尤其是管理者长期的依靠罚款去解决问题,员工们会将以往不正确和不公平的所有事放大,从而产生了自我同情和相互同情,把一线员工向自我管理和主动参与公司各项活动的相反方向推,造成日后管理难度加大处罚力度加大,反抗情绪更高。由管理者自身创造出来一个一线员工的“利益代言人”。

       一线员工的所有表现都是管理者的一面镜子或者说是结果,管理者头脑不清晰没有条理,必然导致员工纪律涣散,质量问题频发,管理难度加大。

       在处理质量问题光靠罚款,则是打碎了一面诚实的平面镜,最后得到的是会说谎的哈哈镜。更可怕的是管理者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依然是这种“家长式”管理作风。就象前段时间的城管一样,城管被全国人民骂,是不是就应该取消呢?当然不行,如果取消城管小商贩就会把把摊位摆到马路上,把马路堵个水泄不通。城管的问题出在管理方法,简单粗暴。

       工厂管理如何做到不简单粗暴,举个例子,起个名字叫“方巾事件”。

       制造企业的工厂一线操作女工头发过长很容易夹到机器里造成安全事故。工厂就要求长头发女员工工作期间把头发扎起来,可是工厂管理者说来说去效果不好,大部分女工不肯把头发扎起来,她们认为头发扎起来太麻烦而且不好看。管理者就想了一个办法让女工用方巾做为装饰把头发扎起来。为了避免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管理人员先找了个形象气质头发长度都比较好的女工先做个示范,然后再考虑推广。工厂管理者请人事部门的女同事们帮忙,对这名女工做了形象设计。人事部门的同事选择了美观简单易操作的发型,再配上浅蓝色的方巾包裹。这名女工立刻成为了工厂里的风景线,大家纷纷赞美这名女工效果不错。管理者因为想考虑看看其他颜色的效果怎么样,所以就没有马上推广,在等供应商送些其他颜色的方巾试试看。可是时间一长其他女工坐不住了,她们私下里看着“眼红”,希望管理者尽快把方巾发下来,不然对她们来说不公平。本来还有些犹豫的管理者们怕推广时受到阻力,现在女工们主动要求则是正中下怀求之不得啊。马上采购一批方巾发下去,解决了长发女工不肯扎头发的现象,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这些工厂的管理者们在员工不肯配合工作的情况下,并没使用简单粗暴的批评和经济处罚等强制管理方式对待。其实这个工厂本身就是这种企业文化,从没有经济处罚员工的习惯,才“逼”的这些管理者们在管理员工时采用了一些手段。就象电视剧《爱情公寓》里,面对把漫画课变成了日语课捣蛋的学生们。小伙伴们帮助关谷神奇用引导加演绎的方式,改正了同学们。虽然关谷君开始并不知道可以采用扣分延缓毕业等暴力手段,但也让观众们在欢笑中体会到公寓里小伙伴们的善良与诚意。

       使用罚款管理是管理者一种懒惰的行为。我们不是说企业在管理中不能采用强制手段,而是企业管理不能以罚代管,管理者管理方法简单粗暴,员工就抗拒管理(无论结果是否正确);合情合理,就接受管理;启发引导,就参与管理;教育培养,就自主管理。

       管理者在做出处罚决定之前应考虑其自身是否尽到通知提醒的义务,设计、工艺、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客户要求这些变化是否已通知到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处罚不光要考虑被处罚人员的动机主客观条件,还要考虑被处罚者的承受能力,处罚后是否能彻底解决问题。

       有些管理者在处罚时不考虑被处罚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以为做出相同的处罚就是公平的。其实不然,由吴彦祖主演的电影《形影不离》其中有这样一段。有位老者刮花了一辆豪车,车主逼着这位老者赔钱,而这位老者没钱赔不起,主人公砸车替老者出头。在电影上映之前网上发帖有类似事件是说一对老两口把一辆更高级的豪车刮花了,老两口下跪请求原谅,并表示无法承担这样的巨额赔偿,可是车主不依不饶。网上大部分的评论是指责车主,也有的表示下跪就不赔偿那要法律干什么。这件事各方都在讲述自己的道理,我是这样看待的。如果老两口经济方面可以承担,那应该赔偿。如果确实承受能力不足的话,则减少赔偿总量剩下部分分期赔偿。现在我们不能再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事情发生了。不问动机,不问情况,唯结果论,就公平了?就一视同仁了吗?这种所谓的一视同仁,就是酷吏。难道我们真的想看到老人家因为无经济能力偿还,就“卖血卖肾”吗?做人不该如此,社会不该如此,法律更不该如此。

       很多企业在发生质量问题时,并没有认真分析和总结,甚至连发生问题的原因和责任人都没搞清楚的时候就马上处罚,涉事有关人员“连坐”。口头上则是说罚款不是目的,那整个问题都没搞清楚在没有解决方法和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就草草做出罚款决定,那目的何在啊?

       管理者急于做出罚款或处罚其目的是想在员工中树立重视质量、果敢、公平、严明的高大形象,其更重要的原因是想给客户做个“交代”以表示对问题严重性表示关切,对质量问题的重视程度,是和客户“同呼吸共命运”的。

       其实发生问题时立刻站在本工厂员工对立面,不经仔细的分析马上做出处罚的这种管理者,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墙头草”。任何质量事故承担者都是企业管理者,无论是否客户因损失一时气愤要求企业处罚操作者或相关人员,企业管理者也不应该把一线操作者推到客户“面前”,做管理者的“替罪羊”。

       电视剧宁财神版的《龙门镖局》开始阶段,龙门镖局唯一的客户万永商号年掌柜。要求新老板陆三金辞掉原有的老员工,陆三金则不肯,承担了所有责任。

       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穆公有一年丢了一匹宝马,宝马丢了以后,被三百多个野人,就是住在京城以外的农民抓住了,而且宰杀吃了。案发之后,官吏就要惩罚他们。秦穆公说,君子是不能以牲畜惩罚人的,而且吃了良马肉,一定要喝酒。如果吃了良马肉不喝酒,可能会导致死亡。他不但不杀这三百人,还让他们喝酒,这三百多人大受感动,所以等到打仗时候,这三百人都参加了。秦穆公危急的时候,这三百人冲了上去,把他救了出来,还俘虏了晋惠公。

        任何企业都会有质量问题只是多少和严重程度之分。在处理质量问题时查找处罚责任人不是企业“危机公关”中第一件事,客户首先不关心问题到底是谁做的怎么发生的,而是客户自身的利益不能受损或危害降到最低。正确的“危机公关”应以客户利益为中心和出发点。第一,防止客户损失近一步扩大,在道歉的同时把现有问题的产品和以后送达的产品区分开,保证后续的产品合格。第二,现有的问题如何解决,保证客户利益损失或危害降到最低。第三,如何赔偿客户的损失,安抚客户心理。第四,查找问题原因并通报给客户表达诚意。第五,给出避免以后会发生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案,挽回企业信任度。第六,内部处理相关责任人。

       企业或工厂如果质量问题频发那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管理者必须客观真实的评价现有的环境,积极转变思路和管理作风。在管理制度方面下功夫,完善流程。企业或工厂已经是混乱不堪纪律涣散质量问题频发的时候,这时做出加大处罚力度,必然遭到反抗和没必要的不良情绪。

       这时应先从五大要素中影响最小的环境开始,停止一切经济处罚(原则性问题除外)。选择生产淡季增加5S管理的频率,主要领导成立卫生环境评选小组,让一线员工以班组为单位,进行评选表彰先进,对不好的不批评不处罚,差不多三到四次以后,就可以增加设备检查通过TPM培训让员工主动保养设备提出改善意见。

       通过硬件环境改变来带动改善软件,适时的进行TQM的教育,遇到质量问题分析不再只是办公室的管理人员而是让一线员工参与(纯技术问题除外)。利用一线员工更专业更用心的责任感来解决问题,通过一线员工参与质量问题的分析,让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多沟通,相互理解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当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面对困难时,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

       得民心者的天下,一线员工才是企业的核心价值。

       罚款不是企业的“速效救心丸”,而是管理上的“海洛因”。企业因为要持续经营,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管理者不能把眼睛只停留在重要紧急的事上,应该把重点放在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否则你永远都是救火队员。

你可能感兴趣的:(罚款企业管理的“海洛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