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理解”和“学习”的本质

我们在“理解”的过程中,是在做什么?理解的本质是什么?与之类似,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今天阅读老喻的文章,又咨询过长喷头,有了一些心得。

先说理解,理解“理解”,主要由三个方面:

1、理解的发生,存在着一个主题和客体,主题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我们自己,客体可以是一些实物,也可以是一些概念。

主体通过一些感官对客体进行了解,比如观察、聆听、触摸、感受等,这个过程建立的连接越多,我们越会对客体产生记忆。

2、理性的介入。

感性地认知客体后,我们会将客体与自己过往的经验、认知等进行比对、归纳,找出其中的异同,并对客体进行总结、分类、分析,这个过程中,客体不再是一堆物质,成了我们认知中的一个“概念”。

3、反思与深入

理解过程不是随着初次的感知和思考就完成的,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对过往认知进行反思与深化,不断形成更接近实物真实的认知。

可以说,理解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学习”与“理解”大体相似,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学习的过程也存在主体和客体,不同的是理解中主体与客体建立链接主要通过各种感官的感知,而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建立链接是靠输入的各种信息、资讯。

之后,也是要将这些新东西整合进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将新知识、概念与已有知识体系进行对比、链接,讲这些知识真正地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最后一点,与理解最大的不同,学习需要不断地实践、行动,真行才是真知,真知必然真行,知行合一才是真学习。

如果上面对于“理解”和“学习”的认识有一定可取之处的话,那么我们学习过程中,就该尽可能多地深入学习各类知识、模型。

一旦我们对一类知识的学习理解达到了极其深入的程度,而世间许多知识门类往往采用相近的逻辑架构,因此可以做到触类旁通的地步。

这样看起来在一起学习新知识的两个人,可能完全是不同的效率、效果,这不只是因为这两个人天分差异、能力不同,更多的是在于两个人已有的知识体系是否全面,是否对于这个新知识有着启发性的框架。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考】“理解”和“学习”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