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在澳洲帮助女儿带宝宝。忙碌中有快乐,有困惑,也有思考。偶然看到这段话很受启发:澳洲澳大利亞臨床心理學家及親子關係研究專家,墨爾本大學研究員安德魯·弗勒進一步指出:“三歲是人一生當中最聰明、最靈活以及最有適應性的時期。三歲之前的孩子就如同一塊吸收知識的海綿。只要有足夠的時間、細心的照料和適當豐富的生活環境,他們就能夠不停地學習。孩子無時無刻不在觀察著周圍的環境,尤其著迷於事物之間的差異……事實上他們正是通過比較才得以學習,這種認知方式將貫穿於他們的一生。”
填鸭式拔苗助长的教育虽不看好,但我也不主张放任自流,盲目生长。带宝宝的确是一件要倾注爱心,耐心的细致工程。
记得,我家大宝宝两岁左右时,就很会提问。傍晚带他去公园,看到几只美丽的火鸡觅食,他就会问,火鸡为什么不回家吃饭饭?看到树上叽叽喳喳,他就问鸟儿在树上睡觉会不会掉下来?看到香樟树裸露的树根,也问为什么会露出地面?我们在回答问题时,不知不觉已开启了幼儿的早期教育的大门。
现面临我家两个宝宝的成长,逼迫着我们要更多的瞭解学习。“開發兒童潛能的關鍵是早期教育的知识”,而且開始得越早越好。可以這樣來比喻:從出生開始,嬰幼兒的大腦就是一塊迫切等待著父母播種的沃土良田。而做為負責任的家長,我們又该做什么呢?先从一下几方面入手吧:
1.父母长辈读早期育儿的书籍,了解其规律
2.养成良好的习惯,贯穿生活细节其中,潜移默化。
3.及时发现幼儿的心理变化,安抚,倾听,引领
不断根据变化的情况,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