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感:读书与行路之间的距离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近日翻阅高阳先生《胡雪岩》,书中人物个个精于算计,宦海沉浮,商海把戏,人心如水,何其深也。作者能将人物心思揣摩如此之深,知人知事切中要害,可想而知作者心智之高,也是常人所不能及。然而高阳先生日常生活却不善打算,易于受欺,个人财务状况之糟糕,也只能用蒋百里先生籍以解嘲。真是就算读了很多书,懂得再多的道理,也过不好这一生,一语成谶。

500多年的圣人王阳明龙场悟道,创立心学,后作为治世之学之一,虽有变通,却沿用至今。但知行合一,却还是知者众,行者少。普世的道理,人人出口如得道,难的却是躬身践行,潜意识我们都知道做正确的事,却做不到,为何?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几百万年来,人类作为基因的载体,不断繁衍迭代,形成现在的高智生物。如果把人看成一个系统,占据人体2%的大脑,要消耗身体20%的能量,其他系统部件的基因会不会觉得不公?凭什么大脑可以占据那么多的能量?人体为了能够正常运行就需要一个平衡,如果一方消耗能量过多,就会导致身体的不适。大脑在这个平衡状态下,几百万年的演化,也形成好逸恶劳的天性,懒于思考。好吧,这都是我乱想胡诌的,但事实真的是大脑和人一样,好逸恶劳,懒得思考。

没有思考如何能形成行动呢?

每当我们受到外界的鸡汤刺激,总会激情澎湃的为自己设立一个个目标,早起健身,读书撰文。甚至信誓旦旦的在纸上列下自己的五年计划,然而令人沮丧的是半途放弃的剧目一次次上演,每次还会堂而皇之的为自己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

坚持不是易事, 这需要消耗我们过多的能量,违背了我们的天性。好比自己坚持晨跑锻炼,坚持几十天,一朝不去,前功尽弃!就像维护一个东西,需要小心翼翼、日复一日的努力;但打破一样东西,却非常简单,只需要一道裂痕就可以了--破窗效应。

被迫的自律和坚持需要我们跟自己的天性做斗争,相信每个人都体验过这种苦楚。这会给我们一种无形的压力,但有压力,必有抵触。每个人的承受力不同,面对压力,有的早早放弃,有的坚持数日,也是有始无终。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那些鸡汤文里的成功人士怎么做到的呢?道家讲:不懂财法侣地者,切莫阔论高谈。笔者更是没有资格妄意评述,不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不会错的。

知识的囤积无法形成智慧,更何况现在的人,买的书多,读的书少。囤积知识就像存储纸币,纸币放在保险柜里一文不值,只有流动起来才有价值。王阳明被贬悟道后,不是开堂讲学,而是亲身试验, 平定思田,剿灭南赣盗贼,凭一人之力,平定宁王造反,终成后世敬仰之圣人。

当我们制定一个目标后,无法量化,或者阻力太强,短期超出自己承受范围,都会导致目标的流产。

我们要有一个大目标,再分拆成一个个小目标,比如大学一个学期通过四级考试,掌握4200个单词量,初看难度颇大,但要分化到每天,也不过是几个难度稍大单词量而已。

我们需要最小化的、可立刻触达的行动,帮助你从心理上打破障碍,慢慢把它变成习惯。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斯蒂芬·盖斯 的《微习惯》中明示: 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而且具有超强的“欺骗性”,它也因此成了极具优势的习惯养成策略 。

1天1个俯卧撑

1天1页书

1天50字

每天只做一点点的无负担习惯策略。

互联网的从业人员,大多都读过 尼尔·埃亚尔的《上瘾》这本书,让用户形成对产品的依赖,嗜玩成瘾的关键?这本书里给了我们答案:触发。我们许多的习惯坚持不下去,往往是我们缺少了一个触发器。

定时闹钟,便签纸条,甚至是自己的一个响指,都可以作为自己某个活动的触发器,作为自己必须从事这个行为指示灯。久而久之,时间最终会给到我们最好的答案, 因为足够频繁,也可能演变成一种习惯。

再有一点,就是行动的自主性,被迫的勤奋永远强不过有兴趣的努力。就像音速的索尼克永远也打不过兴趣使然的英雄琦玉。 至于如何寻找兴趣,世界那么大, 总能找到你擅长、感兴趣的工作。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行文至此,忽觉得我佛慈悲,教导万民慎勿放逸。可这种苦非常人所能受,一念至此,顺手点开了手机上的王者荣耀,相较于其它,玩游戏为何却怡然不累呢?

公众号

浮生题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随感:读书与行路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