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不点而含丹, 眉不画而横翠的薛宝钗

薛宝钗贞静贤淑,才华出众。言谈举止都符合儒家“三从四德”行为规范。景幻仙宫簿册判词上称其“可叹停机德”。细读原著,有关于薛宝钗品质优秀的文字描写不胜枚举。

薛宝钗就是原著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位红楼金钗。她罕言寡语,安分随时,端庄稳重,宽厚温存,是小说中数一数二的妙龄女子。红楼梦中人物的主要活动场所在京城贾府,薛宝钗原籍在金陵,这位美丽的贵族小姐为什么要进京?为什么要寄居在贾府?她在贾府的生活状况怎样?结局如何?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近名著,走近薛宝钗。

宝钗出身优越 容貌丰美 聪颖大方

薛宝钗出生在金陵的一个大族名宦之家,“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一,薛家在户部挂名行商。“护官符”上有“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说法。极言其家为皇商巨贾,有万贯家资。随母亲、兄长一起进京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是薛宝钗准备进京待选宫廷嫔妃或宫中才人善赞之职;其次是兄长薛蟠要亲自入户部行消算旧账、再支薪资等公干,顺便游历一下京都风光;再次为母亲薛姨妈欲进京探望亲属,宝钗的舅舅王子腾为京营节度使,新近提升了九省统治。姨父贾政在京都任工部员外郎。薛家在京中原本是有房宅的,怎奈贾母王夫人热情挽留,于是薛宝钗便以亲戚的身份,客居在荣国府,与金陵十二钗其它佳丽生活在一起。

薛宝钗贞静贤淑,才华出众。言谈举止都符合儒家“三从四德”行为规范。

掣花签游戏时,薛宝钗抽出的签子上画着牡丹花,题名“艳冠群芳”。薛宝钗的美丽与众不同:她有别于王熙凤的浓妆艳抹、珠光宝气;也不像林黛玉会精心地把打扮得如嫦娥下凡;犹不如薛宝琴衣着华贵;更不同于史湘云专门爱穿男孩子衣服。

宝钗柜子里存着华美的衣裙,身上常穿衣服却都是半新不旧。家中的精美的宫花儿闲置不戴,被薛姨妈赠送给了众姐妹,并说女儿从来也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

她的美丽犹如清水出芙蓉,天然胜雕琢:荷粉露垂,杏花烟润。头上挽着漆黑油亮的髻,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修指素腕,丰肩腴体。肌骨莹润,仪态万方。恰如一朵盛开的牡丹花儿。这样美好的仪容体态一定是符合当时社会男性择偶的最高标准,所以宝姐姐才有信心待选宫廷秀女。

辞令也就是善于言辞,说话得体。这一方面薛宝钗堪称典范。在宝黛钗三人情感纠葛中,宝钗几次心中不快,都是婉言辞令,不失闺阁面目。

一次,言谈中宝玉失口将宝姐姐比杨贵妃体丰怯热,宝钗不由得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想了一回,红了脸。恰巧此时小丫头靛儿因找不见扇子,疑是宝钗藏起来玩耍,前来讨要。宝钗借机厉声质问小丫头,发泄心中不快并旁敲侧击宝黛二人。恰在此时黛玉闻听宝玉奚落宝钗十分得意,才要搭言趁势取笑,听了宝钗斥责小丫头的话,忙改口笑问宝姐姐看了什么戏。宝钗见黛玉脸上有得意之色,料定是宝玉之言遂了她的愿。便灵机一动,不说戏的名字,只说戏的内容,引得宝玉冒冒失失的问宝姐姐问什么不直接说《负荆请罪》,宝钗反说自己不知道负荆请罪,宝黛二人才知道负荆请罪。这一下击中了宝黛二人的心病,都红了脸,尴尬难堪。原来宝玉刚刚为惹恼闹了黛玉而赔罪哄劝。可见薛宝钗言辞锋利却绵里藏针,即吐出心中不悦又不伤及它人体面,点到为止,心照不宣。

还有一次,行酒令时,黛玉不小心说出了《牡丹亭》、《西厢记》里的句子,当时是禁书,闺阁小姐们不可以阅读。背人处宝钗拉了黛玉“审问”,讲了许多做女儿家的大道理,原著称其“兰言解疑癖”,良言相劝,软语温存。循循善诱,合情合理。推心置腹,深入浅出。一席话说得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从此与宝姐姐金兰契好。敢于规劝孤高自诩的林妹妹,令其心服口服,宝钗的语言表达能力着实高超。言辞上出类拔萃的薛宝钗,遇到强悍的嫂子夏金桂,也无法正常发挥,任宝钗百般好言劝慰,金桂自是刀枪不入。无奈宝钗只好转头安慰母亲少些烦恼。言辞诚恳,体贴入微,薛姨妈因为女儿的排解,略感安慰。

宝钗成熟稳重,通晓人情世故

品德方面,薛宝钗是更为优秀。自幼丧父,哥哥又被母亲宠惯得骄横跋扈,惹是生非,宝钗经常替母亲分忧,过早地成熟懂事起来。身居富贵,却从来不显奢华,绣房内雪洞一般,案上只有质地较粗的土定瓶,插着数枝菊花,两部书,茶具而已。简陋的青纱帐子,衾褥也很朴素。从原著中一些小情节上也可以看出宝钗的品德修养:薛宝钗行为豁达,大得下人之心,小丫头们大都喜欢与宝钗玩;贾环年幼粗夯,很不招人待见,宝钗视他却如同宝玉一般,同他一起玩游戏;哥哥薛蟠惹怒了自己,见母亲着急,反劝母亲不要和哥哥高声说话;史湘云父母离世,寄养在叔叔家里,大观园结诗社时,打算以螃蟹宴做东赏桂花,宝钗念其在叔叔家里做不得主,便主动提供螃蟹、酒水、果品资助湘云;林黛玉身体虚弱,宝钗打发人送燕窝给她滋补;

邢岫烟家境清贫却为人雅重,宝钗常在暗中接济她;金钏儿去世后宝钗把自己的衣服送给她装裹;抄检大观园时,为避嫌疑主动离开蘅芜苑,并关死了通往大观园的小角门;夏金桂过门后,作为小姑子,顾及一家人安宁对嫂子的行径忍气吞声等等。

以上这些小举动足以见得宝钗的品行优秀。同样客居贾府,相比林黛玉,宝钗不卑不亢,舒徐得体,进退自如,不但能保护好自己,而且还能照顾好史湘云、林黛玉、邢岫烟等人,不像林妹妹总是让人担心、牵挂。俗话说:“要听心腹话,且听背后言”。以下是贾府上下人等对薛宝钗的评价,从中可以了解宝钗的品德。

贾母对薛姨妈姨说,从自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王熙凤对平儿说,宝丫头虽好,却打定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林黛玉对史湘云说,谁也挑不出来宝姐姐的短处。

史湘云背地里和贾宝玉称赞宝姐姐宽宏大量有涵养。

赵姨娘和王夫人夸宝钗想的周到,真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又展样,又大方,叫人敬服。怪不得老太太和太太成日家都夸她疼她。

莺儿对宝玉说,宝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模样儿还在其次。

虽然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其实宝姐姐除了品行修养好以外,才华也非同寻常。她的诗不同于林黛玉的空灵俊逸,也不像史湘云的豪放潇洒;又不同于贾探春的恢弘大气。

薛宝钗的诗别具一格,颇有洞明世事、人情练达的感觉。元妃省亲时众姐妹奉命题诗,多以描写大观园景色为主,薛宝钗则以《凝晖钟瑞》为题,歌功颂德,文采精粹,受到元妃的称赞;填写《柳絮词》时,众姐妹皆填词感慨春光远逝,格调低沉,宝钗偏要不落俗套反其道而行,偏要把轻薄无根的柳絮写成积极向上的才好,一句“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即翻了一般咏柳絮的颓败感,也是宝钗心态的外溢;螃蟹本是微不足道的小动物,在薛宝钗却用小题目寄大寓意,讽和《螃蟹咏》中的“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借螃蟹横着行走,讽刺世人横行霸道,借螃蟹体内的黄子等,斥责世人心黑意恶,表面上不露好恶而内心深臧褒贬;薛宝钗所写的谜语“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是对自己命运结局的暗示。

虽然是寄居贾府,薛宝钗的生存环境还是很好的。由于她端庄沉稳,善解人意,结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诗社里,薛宝钗的别号叫“蘅芜君”,君,字意上讲有主导地位。像林黛玉的“潇湘妃子”,贾探春的“蕉下客”,都是次要地位,“妃子”有依附之感,“客”有留不长久之意。每每有议而未决的事情,总要由宝姐姐来做决断。

例如,贾探春作画所用的颜料纸笔等,宝钗安排的井井有条;李纨拿不定主意给探春放多长时间假期,宝钗予以合理建议;史湘云设宴要写菊花诗举棋不定时,宝钗建议如何限韵,制定规则,又连夜拟菊花题;王熙凤生病期间,应王夫人邀请同李纨、探春共同临时治家,想出了许多开源节流的好主意,并付诸实施;最后由客人变成了主人——嫁与贾宝玉为妻。

常言说“金无足赤”,宝姐姐修养再好,也难免有隐隐瑕疵。原著作者在薛宝钗这一人物塑造过程中,渗透了一个“冷”字。除“金钗雪地埋”的雪与冷有关外,宝钗犯旧疾时服用的药名为“冷香丸”,也与冷有关,这是曹雪芹写作笔法的高妙之处。宝钗从胎里带来的热毒,在温婉的外表下,掩藏着一丝寒意。

作者有意安排了两个表现其冷漠的小情节:一个是王夫人为责打了金钏儿而导致其羞辱自尽而伤神时,薛宝钗在已经猜出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善解人意地安慰王夫人,给王夫人找台阶下台,以减轻她自责的心理负担。

另一件事是柳湘莲救了薛蟠的命,二人结为兄弟,正当薛家准备为柳湘莲迎娶新娘时,忽闻准新娘尤三姐自刎身亡,柳湘莲绝尘入道。连“呆霸王”哥哥都急得泪流满面,宝钗却并不在意,张罗着宴请随薛蟠同行的家人伙计,其冷漠出人预料。

此外还有两件细微小事也涉及宝钗性格中的的瑕疵:在滴翠亭外偶然听到两个小丫头的私闻密语,因担心受猜忌对自己不利,便故意说前来追赶蹲在亭下弄水玩的林黛玉。虽然是忙乱之时急中生智,使用“金蝉脱壳”的法子,却招惹来两个小丫头对林黛玉的非议;在薛姨妈“爱语慰痴颦”时,明知自己哥哥的品行,却偏要母亲将林黛玉娶给薛蟠,虽是玩笑话,也稍稍流露出内在想法。

当然这些小事情瑕不掩瑜,不足以影响宝姐姐的优雅形象。

薛宝钗是曹雪芹精心刻画的一位红楼金钗,尽管她聪明睿智,出类拔萃,无奈难以逃避宿命的安排,一句天机道破:贵族之女俱属从孽海情天而来,大凡古今女子,“情”字是沾染不得的。沾染了“情”字,结果便不可问询。这位被作者视为“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的红楼金钗,非礼勿动,非礼勿言。从小廉静寡欲,贞淑素淡也是悲剧命运的预兆吧。薛宝钗以其端庄美丽,优雅大方的文学形象和《金陵十二钗》一起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艺术美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唇不点而含丹, 眉不画而横翠的薛宝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