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破50万,下方评论开始吵架了,根本想不到为啥就吵起来了的?

      前两天在“悟空问答”里回答了一个问题,内容是这样的:“中元节烧包袱什么时候合适?”

      我的回答大概阐述一下“家乡中元节烧包袱的时间,说明了一下中元节烧包袱只是一个悼念先祖的仪式,时间不重要。”这样的观点。昨天过完生日回家的我,无聊翻起了头条,就发现这条回答的阅读量直线上升,截止到现在已经54万阅读量了。

图片发自App

    再次之前我的阅读量一直都是三位数,四位数,最多的一条也不过2000,初看这阅读量内心真有些小欢喜啊。从今晚后也是有阅读破万的人了。

      可其实我是有些想不通的,为什么这样一条回答会引出那么多阅读量呢?而且下方评论开始吵起架来了,有对我的观点内容发表意见的,更多的是相互反对评论观点的。

图片发自App

      像有人说“不是中元节,应该还是中原节”。这类评论不知道为啥潜意识里我就不想回复,因为他们说的关键点和我回答的问题的关键点不太一样。总觉得切入点不同,答案不同,也没有办法直接说别人是对是错,这个社会信息繁杂,分辨对错我的能力还是有限,专家之间都有各自不同的观点,何况我一小人物。

图片发自App

      这些互相争吵的观点,我也无法说他们的想法不对,也一样无从下手回复。有说“不要宣传迷信的东西”,可我回顾我的回答似乎并没有说什么“怪力乱神”只是以表悼念的形式。

      再有“人死如泥, 只要他在世的时候对得起他,死了就没必要再浪费了!”从资源浪费角度不能说不对,但从人的情感方面来说,你是做不到一点都不怀念先人的吧?只是找个方式进行悼念,自身安心即可,没办法要求所有人都一样呢!

图片发自App

      还有这两人的争吵,一个不准烧,一个反对取消烧,作为问题的回答者,其实我的家乡也少见了这种习俗了,已经很少人在中元节这天悼念祖先了,从小到大只觉着清明,冬至应该上坟扫墓。感觉中元节在我们那不流行了,想想似乎真的是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之间存在着矛盾呢!

      这个破54万阅读的问答,让我了解了人的思维的多面性,同一个问题的着陆点真的很重要。所以我们有时候就是无法说服其他人,争议这种事真的无可避免,反正现在的我不想参与到评论区的战斗中的,看他们的评论我便已经觉得自己谁也说服不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量破50万,下方评论开始吵架了,根本想不到为啥就吵起来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