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三卷语文阅读题构析与解答(二)

鉴于今天网上的一些传闻,对该阅读题作了快速构析,结论是标答没有错。具体解读见蓝色部分。


8题有人提出B也是错的,因为他们认为“酶也可以是RNA”。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相继提取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并指出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T.R.Cech,1947—)和奥尔特曼(S.Altman,1939—)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更具体的表述:

1978年和1981年奥尔特曼与切赫分别发现了核糖核酸(RNA)自身具有的生物催化作用,这项研究不仅为探索RNA的复制能力提供了线索,而且说明了最早的生命物质是同时具有生物催化功能和遗传功能的RNA,打破了蛋白质是生物起源的定论。

他们独立地发现核糖核酸(RNA)不仅像过去所设想的那样仅被动地传递遗传信息,还起酶的作用,能催化细胞内的为生命所必需的化学反应.在他们的发现之前,人们认为只有蛋白质才能起酶的作用.他最先证明RNA分子能催化化学反应,并于1982年公布其研究结果。1983年证实RNA的这种酶活动。

结论:RNA具有类似酶的生物催化功能,但RNA并不是酶。因此“酶也可以是RNA”表述是有把问题的,换成“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性能”就没错了。

百度是这样解释的: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和高度选择性的特殊有机物(蛋白质,RNA),其中绝大部分酶是蛋白质。

互动百科:

虽然酶大多是蛋白质,但少数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分子并非为蛋白质,有一些被称为核酶的RNA分子 和一些DNA分子同样具有催化功能。此外,通过人工合成所谓人工酶也具有与酶类似的催化活性。 有人认为酶应定义为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即生物催化剂。

“特殊有机质”、“生物大分子”比单纯指蛋白质或RNA准确多了:这样才能准确表达“酶”的外延,以往仅仅认为某些蛋白质是,现在少数RNA或人工酶也可列入该范畴。

但在教科书(或学术界)将其定义修改之前,原来的定义是仍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真”的。

就语言学来讲,凡是这类断言都是概率性的,所以“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只能理解为“绝大多数”或“典型”。

就像:四川人喜欢吃辣,其实是:大多数四川人喜欢吃辣。

读不懂文本,连理科的题都看不懂了。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兮......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高考三卷语文阅读题构析与解答(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