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以诗人之心捕捉纯真童心

在古今中外诗人笔下,农村生活总是充满着诗情画意,引人向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晋陶渊明《归园田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宋翁卷《乡村四月》)“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宋陆游《游山西村》)这样的诗歌作品,实在是太多,数不胜数,毕竟数千年文明大国不是浪得虚名的。

然而,农村现实真的如此美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漫长的悠久历史岁月之中,生活在底层的农民境况艰辛,不仅要为了全家的一日三餐忙碌,而且更要承受繁重的苛捐杂税。要不然,宋代诗人潘大临又怎么会留下“满城风雨近重阳”的遗憾呢。真实的农村生活让农民苦不堪言,又怎么会有什么闲情逸致去莳花弄草,玩风捉月?诗句中频繁出现的“茅檐”、“竹篱”,并非桃源盛景,而仅是抵挡风雨侵袭的安居之所,说不得一阵狂风便为之而破。

因此,今天通过这些优美的诗词,我们可以觉察出来,与其说诗人们是在赞颂农村景色,不如说是这些超脱现实的“美景”,早已被蒙上了诗人们的主观色彩,用来表现诗人们对自身理想、抱负和境遇的追求及现状。

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诗人杨万里旅经新市(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借宿于徐记客店,作短暂停留。彼时,正逢暮春时节,油菜花盛开,儿童嬉戏花丛,捕捉蝴蝶,其乐融融。见此美丽景色,勾引出诗人兴致,挥毫写下组诗《宿新市徐公店》两首。

《宿新市徐公店》其一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起首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仿佛一幅画卷慢慢展现在众人面前:一条狭窄小路,蜿蜒伸向远处,竹子编扎的篱笆墙,稀疏歪斜,横卧在小道两旁;轻风吹过,树梢之上的花朵,簌簌飘落,新生嫩叶还没有成形,无法聚拢成荫;乡村静寂无声,随意行走此间,可以静立,可以远眺。

此处以写远景为主,通过诗人慧眼直观,叙写细腻入微,就像摄像机精准抓拍住静态画面,帧帧完美,幅幅精致。

最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突然从前面静止的画面,转向动态描写:大片油菜花田间,黄蝶翩翩飞舞,起伏游走,调皮的儿童跳跃奔走,赶忙追逐,可是由于蝴蝶与菜花颜色相似,眨眼之间,就迷花了他的眼睛,再也看不出蝴蝶已经飞到哪里。

诗人技艺高超,构思巧妙,在诗歌前两句专注描写静态景观,就像为后面描写儿童捕蝶插入一幅精美的背景。

天真烂漫的儿童,是诗人主要描写的对象,诗人精心刻画儿童追逐蝴蝶的情景,正因如此方勾起诗人已经告别很久的童心。当他看见儿童捕蝶失败,不禁露出会心一笑。正是诗人善用自己的诗心,才能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儿童的童心,表达其悠闲忘忧的情怀。

据传杨万里曾经写诗两万余首,但后来为了不落窠臼,就把大部分烧掉,直到今日仅余四千多首。他曾在诗中写道:“两窗两横卷,一读一沾襟;只有三更月,知予万古心。”阐述自己的作诗主张。经过他不懈努力,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鲜明风格,语言清浅,明白晓畅,自然优美,富有幽默情趣,被后人称为“诚斋体”。

如何描写乡村画图,最关键的地方便是在于找准特色,然后用最精准的语言把它们绘画出来。此诗绘景,清新自然;写人,生动形象;情景交融,堪称佳作。简单的乡野之平常物事,在诗人笔下信手拈来,巧妙结合,疏密相间,深浅有致,极富层次感,字里行间,处处渗透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杨万里:以诗人之心捕捉纯真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