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识经济学—读书笔记

中信出版社-史蒂夫·兰茨伯格

这本书,作者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出了经济学分析,尽管已经特别浅显,但还由于接受程度有限,萃取知识晶体仍然有限。

1、诱因的力量——在安全带发明以后,车祸率反而有所上升。这就叫做诱因效应,同样可以联想到,当企业开始为操作工购买了齐全的保险之后,操作工的失误率应该会增大。(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建议把主动权交给操作工,通过提高工资,而非由企业方购买保险,让操作工自我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2、经济学分析很难具有论证的唯一性,举个例子:超市经常有标价9.99的商品,有一种论证是,人们会比较关注小数点前的数字,认为9.99是个位数,10.00价格是十位数,也存在另一种论证,19世纪,收银机发明的时候,机器可以记录每一笔交易,但是不让售货员私自收取现金的措施,是把商品定价为9.99,19.99,这样客户找零的时候售货员则必须打开收银机。

之前看心理学分析的书,真正让消费者开始有价格差异化感受的时候,比例应该是10%左右,意思就是,当价格是9.99和10.10的时候消费者并不会有太直观的降价感受,但是价格从10块降价到8.99,消费者才会直觉般觉得商品是降价了。 

再举个例子,明星演唱会的门票为什么要在一瞬间售罄,而不是提高售价,拉长售卖的时间,收获更高的门票收入?有一种说话,影响力法则里面的稀缺性,人们对于获得难度较大的事物,更容易投入感情;另一种说法,举办方其实并不是吸引最有钱的一批听众,而是吸引最狂热的一批听众,他们用适中的价格,定在某个时刻,抢到一张门票,这批粉丝未来会更愿意去购买这个明星的周边商品。

3、选择博弈—双方对于一个选择僵持不下的时候,各自出到自己的心理价位,价高者得,这样可以让没有得到的一方,获得自己期望付出的150%的回报,也可以让得到了的一方,只需要付出75%的心理预期价格。

4、科斯定律—只要产权的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足够低,无论在开始时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最优选择。什么意思?谁用得更好,东西就归谁。这个理论对于我们平时的生活感受简直是矛盾,举个例子,有人喜欢象牙,非洲象几乎被推向灭绝,从科斯定律来看,是因为产权不够明确,如果非洲象有具体的产权归属,那么主人会想尽办法把象群延续下来,因为只有这样,他才可能获得收益。人对于牛的需求远远超过象牙,牛群为什么没有灭绝,就是因为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也足够低。 引申一下,当我们建高铁,建马路的时候遇到钉子户时,应该如何,从个人产权的角度,我们应该捍卫个人的需求,但是国家交通建设投入的成本,肯定比个人的经济损失要大,这种情况,按照科斯定律,法律只需要判定建筑商赔偿,具体的赔偿金额由双方商定。当然这是理想的情况,实际操作过程中,钉子户长时间的拉锯,开发商交易成本会进一步提高,最后强拆,事情变到不可收场。   但是至少对于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思路,所以才有拆迁的居委会成立,一起来商讨赔偿金,最终用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进行拆迁。当然这种情况也面临着内部的博弈,贪腐等问题,但是至少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方案,

5、赤字,关于负债-这一章对于我的启发尤其地大,作者提到一个问题:美国的财政赤字巨大,如果每一秒钟还1美元,需要40万年才能还完,这种论点的确经常看到。同样引申到生活中,北上广深的白领负债,平均需要XXX年才能还完的房贷,这种论调会让人天然地抗拒借贷、赤字这些事情。   但是看完这本书让我有了全新的不同的感悟,比如借款100w,(不说买房,因为买房现在各方面的利率算起来远高于市场价),按照银行给到的优惠利率5%,一年以后需要归还105w,看上去好像是多付出了5w的利息,但是忽略了一个问题,这100w,就算不用来买房,用来做最基本的理财投资,只要保证在6-10%这个区间,那么借贷为你带来的收益就远大于利息。所以从财政赤字的角度来说,借贷也是赚钱的一种模式。   当然,实际操作当中,的确存在借贷以后逾期,然后付出了更多的滞纳金,并且影响了信誉,导致今后借贷更高的利息,需要避免形成这种恶性循环,并且借贷的目的是为了投资,理财,而非单纯地为了买买买。

你可能感兴趣的:(反常识经济学—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