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的正面管教》第14天15天复盘

第14天 目标架构—帮助孩子找到方向

找到灯塔--设定目标

        SFBT非常看重目标,认为目标犹如灯塔般重要。若是没有目标,人就犹如迷失方向、随意飘荡的船只。因此,没有方向的谈话也不容易有成效。而我们强调的目标是咨询对象—孩子想要的,而不是助人者一父母想要的,或是觉得孩子“应该”要的目标。主要的目的是想通过协助孩子澄清所想要的目标,希望扣着目标找寻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例外)进一步引导孩子正向思考。

      SFBT有三大架构,分别是:

      目标架构

      指的是当事—孩子想要的目标,而不是父母觉得孩子应该要的目标,包含正向的开始与设定目标。

      例外架构

      例外是指孩子的问题没那么严重或是不发生的时候。找寻例外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孩子察觉与发现这些例外存在时候的 成功经验,进一步唤起孩子的内在资源与希望感。

        假设解决架构(奇迹问句)

        当孩子很难用正向眼光看待目标或是不易想到正向目标时,父母运用奇迹问句邀请孩子假想问题已经解决或是目标达 成时他会是什么样子,并鼓励孩子去做目前可以做到的一小 部分。

      良好目标的7个原则

        一个良好的目标,不仅要绝对通遵守“是孩子(咨询者)想要的”的准则,还必须符合以下7个原则:

        Tips

        父母与孩子愿意一起讨论想要达成的目标时,就可以发现孩子真正的需要;也会让他有被尊重的感觉,进而提升孩子的责任感。因为这个目标是他自己的选择,而非他人的想法。同时,当孩子发现自己想要的目标被父母“听懂”“了解”时,也会具有极大的鼓舞作用。

       

        是“会/要做什么”而非“不做什么”。根据脑神经科学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只听从“做什么”而会省略“不”这样的信息。因此,当我向大脑发出“不要打人”的信息时,大脑会自动执行“打人”的信息,进行影响接收正确的信息。所以,若是孩子发出了一个“不要”的信息,如前述“我不要打人”,父母就必须协助他分辨,在行为背后真正的动机和原因,问他“要”什么一-比如“我要有朋友”。一旦孩子发出正向讯息,父母要接着引导孩子发展出一个具体目标,进而执行。

        原则2:以过程的方式进行叙述

      犹如“看影片”一般的进行,也就是孩子在叙述目标时是犹如一组连续画面进行的,这样的功能是借由叙述的过程,先在孩子的头脑中演练一次,这会比静态想象的目标更能发展出主动的步骤,这样也更容易提高完成目标的执行力。

        原则3:存于此时此刻的“当下”

        所提出的目标最好是立即可做而非遥远的。例如,一个初三的孩子想设定的目标是“考好这次月考”比“考上第一志愿”更加切实可行。如果已经朝预定目标前进,那么现在可以做的是什么事?

        原则4:具体化

        具体的目标胜过抽象的目标,描述得越具体,就具有越强的动力。同时执行力也会越高。例如,我要“考上X大学”会比"考上第一志愿具体;我要“瘦身2千克”会比“瘦一点儿”明确。

        原则5:从小步骤开始

        老子曾经说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的路只有跨出一步,再一步步地走下去,才可以到达;再大的困难,只有一点一点慢慢去做。才可以解决。良好的目标要从小步骤开始。父母可以询问孩子:“当事情可以有所改善时,你想到的第一个可以做的改变是什么?"“你想从哪件事开始?”这都是可以尝试的第一步。

        原则6:要在孩子的控制范围之内

        设定的目标不是先改变别人或是改造某件事,而是孩子“能做的以及“可以持续做的”。有的目标很好,但孩子无法控制,那也没有用。例如,若一个从来不读书,但现在想拼大考的初中生订的目标是“每天读书3小时”,倒不如由“每天读书10分钟”开始。因为一旦养成读书的习惯,建立了成功经验之后,他读书的时间自然容易增加。

        原则7:使用孩子的语言进行描述

        以孩子的意愿为主,以他的语言来叙述,而不是以父母的意愿为主。这不但可以与孩子同步,也会让他有被尊重的感觉。例如,孩子的目标是想要交朋友,父母就不要说成你希望人际关系变好”,而可以说“好!我明白、我知道,你想要交朋友……”

        父母在协助孩子的过程中,会发现孩子其实不像大人那样,对自己"要什么”有着较为清晰的图像,他们常常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协助孩子先分辨自己要什么很重要。甚至从他们的偏差行为或是诸多抱怨着手,协助他们分辨“目的”“行为”以及“代价”之间的关联之后,才有办法进行目标的设定,也才能真正协助到孩子。

        父母要学着放下自己的预设立场,好好地敞开心扉“听见”孩子的目标,并进一步正向引导孩子觉察,让孩子了解自我,分辨人生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懂得区隔与取舍,提升自信。这是父母终身需要学习的一门功课!

第15天 例外问句—耐心引导孩子找到“成功例外”

沙中淘金的例外问句

        例外问句是SFBT的三大架构之一,是一种很重要的谈话方向。 SFBT的基本假设之一就是凡事都有例外。例外的思考原则会让我们区分“问题发生时”“问题较少发生时”以及“问题没有发生时”,而不会一直只专注在问题上面。因为人在有困扰时,容易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眼前的困境上,所以这样做比较容易引导孩子找到已经存在的解决方法与途径,同时也可以引导他注意到自己的另一面,并将例外与目标联结,创造具体可为的行动。

        在上例中,我先了解小刚做这些事的来龙去脉以及想法。在充分了解之后,才开始询问他在问题中的例外。在没有充分倾听孩子的描述时,父母容易犯先入为主的例设立场,那么就算孩子有例外时,你也听不见了!

        此外,SFBT相信孩子在与我们谈话之前,他就已经在为解决问题做准备,只是他当时还没注意到。如果我们能透过谈话、讨论让孩子注意到这些例外,就可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多数情况,孩子一开始的回答常是“没有”或是“想不到”,此时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并非真的没有,只是代表孩子需要更多的时间思考(因为例外是让孩子去注意事情的另一面,本来就不是轻易可以看见的)。因此,若父母或师长遇到这种状况时,更要耐心守候与引导,方能更有效地协助孩子。

        我们经常发现,当孩子“卡在”问题里面时,要马上找例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父母还没有充分了解孩子是怎么想的,就急着找例外时,通常都会找不到,因为那时孩子还纠结于问题中,自然难以发现例外。因此,父母常常需要有些耐性才能找到例外。我们将例外称为“沙中淘金的原因也在这里!

        例外问句的功能

        SFBT的重要信念是问题总有例外,因此例外经验可显示成员现存的资源,以及可能的解决之道。

        1.利用孩子的资源。从孩子的问题之外,找出可能的解决方法,可以增加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与自信心。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孩子可以看见的不只是问题,他还可以从中看见自己也做了什么不同的事情。这时,孩子对自己的信心自然会大增。

        2.例外架构虽是向过去经验寻找,但它不是挖掘过去较不好的经验,而是从“目前的可能性”出发。这里的例外是寻找过去已经存在的正向经验,是现在立即可以做的。

        3.例外使得父母或是师长更容易发现孩子的成功经验、力量与希望。如前述,父母、师长也容易与孩子一起被问题困住,若我们带着孩子开发出了例外,对我们而言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使用例外问句的SKILLS

        —“哪些时候,这些问题是不会发生的?"

        —“那时候,你的想法(做法)有什么不同?"

        —“以前有没有类似的状况?你那时候是怎么处理的?"

        1.当孩子说的是一个“目标”,而不是一个问题时--什么时候你想要做一些会让它(目标)发生的事情?

        例如,孩子想要考第一名。我们则可问他:“什么时候你会想做些跟考第一名有关的事情呢?"

        2.当孩子述说的是问题时--什么时候这个问题比较少发生?

        例如,孩子说不想再打人了!我们可以问他:“有没有什么时候,你不会打人或比较少打人?"

        3.当孩子提到的问题好转或是情况有所变化时--你做了什么让情况好转?

        例如,上例中小刚若在之后的咨询中说现在比较少与体育老师起冲突,我们则可问他:“你做了什么让你和老师的冲突减少?”将好转归于孩子的作为,而非外界的介入。

        4.引发孩子对成功经验的思考--以前有没有解决过类似的困扰?

        例如,孩子发生人际困扰,同学不理他,我们则可问他:“以前有没有也遭遇同学不太理你,但你后来与同学重修旧好了?你用了什么方法?"

        5.引导孩子思考改变后的差异--在那些时候,你会有什么不同?

        例如,小刚的例子中,我们就可以问他:“你取笑老师的口音和不取笑老师的口音,之后有什么不同呢?”“你自己的不同是什么?”“同学的不同是什么?”“老师的不同又是什么?”

        使用例外问句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例外问句时,必须注意问话的具体细节。父母不要急着马上让孩子复制其成功的例外经验,而是要通过谈论的过程来扩大孩子不一定有意识的例外,进而使例外变成常态。

        Tips

        振奋性鼓舞(Cheer Leading)

        振奋性鼓舞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与孩子交流的技巧,经常被用在找例外的过程中。父母用兴奋或是开心的口气,甚至搭配夸张的语调与表情,对孩子表达欣喜和鼓励之意。常用的句子包括:“真是太好了呢!”“哇!你是怎么做到的呢?真是个说到做到的男子汉!”“我觉得小明能做到控制自己的脾气,真的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哟,请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到的?”

        生活中,没有一件事情只有负面意义,或是永远都处于负面状态,例外总是会存在,当问题没那么严重或是孩子已经开始有些小小的不同处理方式时,都是例外。通过这样探索小小的例外,就可以建立与找到解决的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庭中的正面管教》第14天15天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