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学《长物志》第70天2022年7月16日
卷五《书画,院画》
【题解】
宋徽宗置御前画院,院中设有官职,南宋议和后复设之,院中所作称为院画。明代对效仿宋代画院作品称之为“院体”。文震亨并不欣赏宋代的院画,对于明代的院体画,以“亦奇物也”称之,似无褒贬。对于动辄冒充名人画作,则充满讥刺。此文提到了宫廷画家这个职业。五代时期宫廷绘画开始兴盛,及至北宋徽宗时期,画院形成了一整套相对成熟的制度。宫廷文人因为是御用文人,很难自由地书写真情实感,一向被认为各方面成就都不高,在画作方面也是如此。但就整个艺术界的生态来说,宫廷画家自有存在的必要和价值。
宋徽宗设置御前画院,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画院制度也为画院输送了不少优秀的画家。南宋与金和议之后,也仿照宣和旧制,置御前画院,以侍候品玩。院画即宋代“翰林图画院”中宫廷画家的作品,它们在形式上工整、细致,但往往缺乏生气。明代屠隆《考槃余事》曰:“评者谓之院画,不以为重,以巧太过,而神不足也。不知宋人之画,亦非后人可造堂室。”鲁迅在《论“旧形式的采用”》一文中也说:“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院画有弊端,但也有可取之处,颇类似于诗文中的“台阁体”。清中期的时候,厉鹗汇集南宋百余年间画院机制、人物、画作等相关文献,辑录为《南宋院画录》,梳理南宋院画对绘画艺术的传承,也宣扬院画“托意规讽”的教化作用。
【原文】
宋画院众工,凡作一画,必先呈稿本,然后上真,所画山水、人物、花木、鸟兽,皆是无名者。今国朝内画水陆及佛像亦然,金碧辉灿,亦奇物也。今人见无名人画,辄以形似,填写名款,觅高价,如见牛必戴嵩,见马必韩幹之类,皆为可笑。
【注释】
①上真:在稿本上上墨、上色,正式作画。
②水陆:水陆道场的简称,佛教法会的一种,僧尼设坛诵经,礼佛拜忏,遍施饮食,以超度水陆一切亡灵,普济六道四生,故称。
③戴嵩:唐代画家。擅画田家、川原之景,画水牛尤为著名,与韩幹之画马,并称“韩马戴牛”。传世作品有《斗牛图》。
④韩幹(约706-783):唐代画家。善人物画像,尤善画马,后代画马名家如李公麟、赵孟颊都曾向他学习。代表作品有《牧马图》《照夜白图》等。
【译文】
宋代画院的画工每作一画,一定先呈送稿本,然后才上墨、上色,所画山水、人物、花木、鸟兽都没有名气。现在本朝所画水陆道场及佛像也是如此,金碧辉煌,灿烂耀眼,也算得上是奇物。见到无名画作,就按外形相似,填上名家题款,以求高价,比如,见到所画为牛就题名为戴嵩,所画为马就题名为韩幹等等,都非常可笑。
卷五《书画,单条》
【题解】
单条即单幅的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条幅内容大都选取一首律诗或一段古文。对于大众喜欢的单条,文震亨却认为俗气逼人,理由是“宋元古画,断无此式”。显然单条是明人的创新,一向崇古的文震亨不肯接受新的时尚,从中能看出他对流行时尚的坚决抵制,即便是真迹,也因为沾染了俗尚而大为贬值。通过排斥时尚俗制,文震亨将自己与庸众区别开来。
【原文】
宋元古画,断无此式,盖今时俗制,而人绝好之。斋中悬挂,俗气逼人眉睫,即果真迹,亦当减价。
【译文】
宋元的古画,绝无细长条幅的样式,这是今天时兴的俗套,世人特别喜欢。在室中悬挂这种条幅,俗气逼人,即便是真迹,也要降低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