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播种希望——陈伟和他的办学人生(26)

第三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

第一节 取舍有度(上)

在赣北电子工业学校董事会章程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学校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盈利,用于增加教育投入和改善办学条件,不得用于分配,也不得用于校外投资。”

对于“不以盈利为目的”,陈伟是这样解释的,“我提出这个‘不以盈利为目的’只是为了说明赣电的办学初心,一点也没有炒作的意思,而且我的这个思想是一贯的。我办学校是要让农村贫困孩子上得起学,要为农村贫困家庭提供服务。当然学校办好了也会赚钱,关键是赚的钱干什么用?如果这赚的钱属于个人或小团体,用来做与办学无关的事,这就是赢利,就是赚钱。如果这赚的钱仍然用在办学上,那么虽然赚了钱,仍然可以说是不以盈利为目的。”

不过“如有盈利,不得用于分配”这一条,就有点强人所难了,毕竟办学与做慈善还是有些区别,其它股东的想法不一定与陈伟完全一样,但不管怎说,赣电却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

在赣北电子工业学校档案室,记者看到了一张《九江市1999年社会力量办学年度自查评估表》,其中“现有办学规模”一栏中有这样几组数据:1997级学生人数120人,1998级学生人数65人,1999级学生人数137人。学制三年;收费标准:每人每年学费1400元;在“财务状况”一栏中有四组数据:年度总收入:38万元,年度经常费用支出:28.5万元,固定资产投入:10万元,收支节余:-0.5万元。

我们可以根据上面的数据算一笔账,1999年赣北电子工业学校在校学生有322人,按每名学生上交1400元学费计算,年度总收入应该是450800元,但这一年的总收入却只有38万元,因为其中有70800元直接对学生进行了减免和补贴。而在这38万元的总收入中,校舍租金支出20万,教职员工工资和办公经费支出8.5万,再加上购置办学设备等固定资产投入10万,结果当年的财务余额为负5000元。

从上述的数据统计中不难看出,一是赣电在办学之初就对贫困学生实行了学费减免。二是赣电需要贴钱进去办学。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万事开头难,当时在校学生不多,收入有限,而学校的各项开支又必不可少,需要投钱进去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行。

然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2005年后,学校每年的在校学生都达到了1000人左右,最高的时候接近2000人,学校每年的总收入差不多都在300万元左右,按理说学校应该可以盈利了,但年度财务报表中统计的数据却是另一番景象。2008年是学生人数最高的一年,当年在校学生2015人,学杂费收入合计:536.78万元,费用支出合计:547.56万元,收支余额合计:-10.78万元。2015年是经营效益最好的一年,当年在校学生926人,学杂费收入合计:378.14万元,费用支出合计:377.33万元,收支余额合计:0.8万元。2018是经营效益最差的一年,当年在校学生821人,学杂费收入合计:446.80万元,费用支出合计:521.31万元,收支余额合计:-74.51万元。

从赣北电子工业学校历年的财务报表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赣电每年基本上都没有实现盈利。这与陈伟说的“办学不以盈利为目的”高度一致,但每年那么高的支出也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每年的利润都按照学校董事会章程规定的那样:没有用于分配,而是用于增加教育投入和改善办学条件。陈伟这种说到做到的行事风格,注定了学校会越办越大,但在办学过程中也不可能进行分红,这也造成了一个结果,当年和他一起办学的两位股东都先后退了出来,因为陈伟的这个办学思路,办学校别说分红,还得投钱进去。当然,另外两位股东也并不指望学校能赚多少钱,但他们也没打算再投钱进去办学,一是觉得没这个必要,二是也没钱往里面投,毕竟他们都只有一份退休工资,不像陈伟在办学前已经积累了一份家底。

没有了其它股东,学校的事陈伟更是一个人说了算,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经营思路来办学了。赣电最开始的校址是在五七二七厂子弟学校,按招收的学生人数以每人180元向学校交费,虽然办学条件比较简陋,不过成本也比较低。仅仅过了一年,陈伟便坚持把学校迁入长江纺织工贸股份公司的下属宾馆,办学条件虽然得以改善,但每年的租金高达20万元,这对办学初期的赣电来说压力非常大。然而,就是这样,陈伟还是不满足,在长贸宾馆呆了不到4年,他决定扩大办学规模,以每年40万的租金租下了空军疗养院,租期是20年。并且在学校迁到空疗后,先后投入了3000多万元用于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购置办学设备。

为了增强师资力量,陈伟不惜以远高于当时市场的工资聘用社会上的高级工程师和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教师来校任教,对年轻的教师学校出资鼓励他们去拿文凭、考职称。为了加强教学管理,赣电的管理干部全部按专职设置,这在当时所有民办学校中都不多见。不仅如此,学校每年都要拿出年度总收入20%左右的金额用于招收贫困学生和减免贫困学生的学费。

正是陈伟这种“取之于民用之于学”的奉献精神,实现了学校创办之初提出的“2年树形象,3年创品牌,5年上规模、上档次、出经验、出成果”的办学设想。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学校规模由小到大,教师素质由低到高,学生数量由少到多,办学实力由弱到强,赣北电子工业学校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赣电的办学过程中,陈伟始终不计成本、不遗余力地改善办学条件,但同时也不忘“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办学原则。他所做的一切只求满足需要,决不追求豪华,更不赶时髦。他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不增加家长的负担,更重要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习惯。

比如学生饮水,陈伟坚持做好二点:一是要保证学生有水喝。从办学开始学校就尽量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开水喝,每天设专人为学生送水。二是只让学生喝自来水煮沸而成的白开水,而把纯净水、太空水等时髦玩意统统拒之校外。他这么做的原因,是他不相信学生喝那些水比喝白开水有好处,也不愿向学生收钱而增加家长负担。

有一次,一个经营纯净水的公司老总找到陈伟,说是愿意出资在学校里添置一套制造纯净水的设备,条件是由他们经营3年后,设备可以无偿交给学校使用。那位老总还告诉陈伟:这东西每年可为学校赚不少钱。但陈伟想都没有想就一口拒绝,“我不愿意做么干,因为不管是你们经营,还是学校来经营,都是赚学生的钱。”再比如学生公寓,陈伟坚持要在每间学生宿舍里加装单独卫生间,使用电风扇。因为他觉得每间房里都有卫生间,既方便学生使用又不会影响其它房间的人休息,夏天不装空调而是用电风扇,是因为七月初学生就放假了,真正的热天学生并不住在学校。但后来,学校招收了不少北方的学生,他们一时受不了南方湿热的气候,由于没有空调,有的学生晚上睡不好觉影响白天上课,陈伟知道这个情况后,马上决定在所有的学生宿舍加装空调。

当时,有老师提出是不是只在每个年级装一间房,给那些怕热的北方学生住,但陈伟认为这样做会在学生中造成不公平的待遇,坚持在所有房间都安装了空调。还有学生的伙食,赣电的食堂从来不对外承包,陈伟要求食堂要保证学生吃得饱,吃得有营养,吃得清洁卫生,价格不能太贵,要考虑农村家庭能否承受得起。

他和学校的老师一直与学生在一起用餐,饭菜都吃一样的,他要让学校师生像一家人吃住在一起,也不愿意学生中的贫富差距在食堂中表现出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物传||播种希望——陈伟和他的办学人生(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