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在悄悄地不肯认输

图片发自App

一个叫 “你是怎么成长的?,我野生的,我认不了输”的真实故事。

朋友圈里存在着一位很酷的小姐姐,之前去大理学摄影时认识的。曾一起外出跟拍了几次,了解到她的经历,她的故事,被打动了,我们也就这样认识了。

大我两岁的她英语超级好,游历在各个国家,见着不同的人,接触着不同的文化,我好几次刷到她朋友圈,都在想,啊… 如果我有她的条件就好了,那是我多想过的生活啊。

前些天我找她聊天,我们聊了聊她过去的生活。

她是一个出生在南方小城的小女孩,从小就将考个好大学作为目标,于是很努力读书,小学时拼命考当地最好的初中,初中时拼命考最好的高中,高中时拼命考好的大学。

然而高考成绩出来后,身边的朋友不是去了北大,去了交大,去了中大,就是去了211/985,去了广外深大,分数只能上三本的她坐在楼道里心酸地哭了一个下午。

那时的她,觉得学校不够好是一件十分憋屈的事。

因为上了大学后,二本生似乎成了标签,狠狠地贴在了身上。

三本似乎高不成低不就,没有重点学校的资源平台,没有211/985的好听光环,似之专科又高出专科。

但三本的她,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高三那个暑假,小姐姐和几个高中同学开辅导班,凌晨到街边拉横幅,大热天时守在学校门口发传单,拿起扳手拆床搬床...在这份其他同学当成社会实践的经验里,小姐姐赚够了大学第一笔学费。

大一开学,小姐姐对自己说“把故事收一收,眼下的路好好走。”,然后把微信介绍改为了“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

大二时为了省钱,咬牙坐了22小时硬座,去北京学口译。在北京的那段时间,每天练到凌晨一两点,给老师发录音发笔记法,然后第二天清晨六点就早早爬了起来。

  小姐姐心里知道,不能再用家里一分一毫了。 于是大学三年,女孩的生活中,除了学习,就是工作。

  她努力压缩自己的成长期,把自己能力往上逼,频繁地跑不同地方,见不同的人,接各种工作。

三年的时间,她一步一步从一个小陪同,到交传,再到会议同传。

曾一个人拖着行李箱闯南走北,忍受过客户的刁难,酒桌上受过白眼,和团队熬过好几个通宵,深夜街头吹过寒风,也曾与团队站在创业比赛的舞台上举起奖杯。

后来才有了在国际米兰俱乐部与蒙娜丽莎签约仪式上为球星马特拉齐担任翻译;

在蒂森克虏伯集团全球最高试验塔开幕式上为蒂森总裁,中山市政府担任交替传译;

  三本的她,利用专业与爱好,交了学费,也养活了自己。

她说,要是放在三年前,这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她说花了三年时间才逐渐明白一个道理,“你就是你,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是附加在你身上的标签,这种标签可能是你自己赋予自己的,可能是别人的想法导致你赋予给自己的。”

过去的日子里,她无数次怀疑自己,然而此刻,她却无比坚定。

社会将这个标签打在你身上,但你可以选择狠狠地回击。

她是我见过,既优秀又特别努力的女孩。

她的努力是拼命的那种,她会为了一个翻译稿件熬夜到凌晨四点,她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把自己的粉丝做到了两百多万,小红书也有15万粉丝。

她说:“ 旁人的议论,我从不在意。因为无论如何,我会继续,向前跑,迎着所有冷眼和嘲笑。”

听了她的故事之后,我反而现在最怕的就是别人叫我顺其自然,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顺其自然的,你不好好努力,只会原地踏步,而别人都在努力,就等于你在退步,最后只能被现实淘汰。也许我们都需要一股不服输的劲。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总有人在悄悄地不肯认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