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有常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近日,聆听了著名教育专家 、上海市建平中学原校长冯恩洪关于教育的观点,深受启发, 整理记录如下:

国j学习评价看特长 ,我们学习评价看总分;国j评价是去文本化考试 ,我们评价是文本化考试。我参加的各种教育交流会议上,多少人问我总分有什么用 ?

人有潜能。总分第一的学生有潜能 ,总分倒数第一的学生也有强势智慧。

校园不能没有朗朗的书声 ,校园也不能只有朗朗的书声。终岁不闻丝竹声,因此让学生在学校里能够产生激情 ,释放激情……

该读书的时候拼命读书,该玩的时候拼命的玩,只会读书不会玩是书呆子;只会玩不会读书是花花公子。我们对两个极端,是旗帜鲜明的同样反对……

知识的应用应该比知识积累意义更深远  。

读书是为了什么 ?我们到目前的教育价值——读书是知识的积累。今天y情之后是全球的经济萧条 ,我们又面临着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我认为也许这一次疫情带来的各行各业的反思,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价值 。我说一节课的价值仅仅为了知识的积累吗?毫不客气的讲,国际上咱们的同行已经更新了赛场, 我们自己内部还在旧跑道上拼命。教育不仅仅为了升学率 ,我们培养人这个“人”字的一撇 ,要撇出中国人的脊梁 。这一捺,要捺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的积累是重要的,知识的应用比知识的积累意义更深远 。大部分学校忽略了一个核心的问题 ,即培养学生发现有价值问题的能力 。难道问题只来自老师的预设吗 ?我说问题来自老师的预设跟问题来自学生的发现,是同等价值的吗 ?不是 ,这是递进的关系 ,跟来自课堂的生成, 这也不是同等价值的 。在今天的社会, 我们缺乏的是创新 。为什么我们从0~1不行 ,1~99是人才辈出呢 ?说到底这跟我们课堂里压根就忽略了培养学生发现有价值问题的能力是分不开的。 如司马光砸缸,一年级六岁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其他小朋友都慌,而司马光也是小朋友却没有慌?”三岁女孩问父亲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月亮是凉的,而太阳是热的?”我们把提不完问题的学生,到了高中到了大学,老师让学生提问题,学生提不出问题。一个民族没有好奇心,这个民族能走多远?所以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今天的课堂价值就是20年后的公民素质”。课堂里忽略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今天课堂价值的缺失,就是二十年后国民素质的缺失。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上好课堂……要追求缺陷美。

教学设计要搞清楚四个问题:第一,学生在哪里?大部分老师有一个共同特征:胸中有书,目中无人。不知道学生在哪里?第二,学生到哪里?40分钟,45分钟下课铃响,我的学生离开原点,要到达的目的地是哪里?第三,学生怎么到?第四,学生到了吗?要核心素养进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在哪里?到哪里?怎么到?到了吗?学生的新知识是100%都需要由老师来教吗?我们如何分析一个新知识,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它分两段:第一段我阅读了,我读了书就能收获新知识。第二我读了以后有障碍,需要传道授业解惑的新知识。前者,学生读了就能收获,老师可以少讲或不讲。因此,好课堂追求的是缺陷美。好课堂从来不追求完美。完美的不是高效课堂。当我们把这个问题解决了,释放的是学生的潜能……

教育是一门科学,我探索的是教有常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三者并存。优化常法,先从常法做起,实现过程最优化,然后再淡出“常法”,走进“教无定法”。而现实中,我们跳跃了。我们的理念没有在与时俱进上,全局性考虑的太少,所以它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我们不能站在昨天办教育,要站在未来办教育。你想象一下,昨天的教材,昨天毕业的老师,面对今天的学生,要适应十年以后的发展,昨天今天明天,本身就是矛盾,现在,少数人站在昨天办教育,多数人站在今天办教育,很少有人跳出今天,想到十年以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站在未来办教育,这是一个遗憾。所以不要用越来越瘦的自己,来引领一个改革的发展,应该用变化的自己。

我每天坚持自学一个小时,不读书是不行的,我常常说一句话,想通大道理,做好小事情。想通大道理才能办好眼前的教育。2035我们教育现代化的蓝图和解读文件已经明确路线图,但是怎么执行?怎么落地?这就是我老骥伏枥的重要原因。

青春不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而且是一种心态。有的人40岁他就老了,有的人80岁他还年轻。所以我觉得一个人到了退休是第二春的开始,我要让第二春比第一春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我做我想做的事,做我认为该做的事。所以我看到那么多课堂的变化,看到那么多孩子的笑脸,我觉得我的人生价值若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我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记录完冯教授的感悟,不由地想起这样几句话 :“教育的性质不是工业 ,而更像农业 ;教育不是给学生灌满一桶水, 而是点燃一把火 ”!

如同考留达克的名言——一个人的智慧不是一个器具 ,等待老师去填满;而是一块可以燃烧的煤,有待于老师去点燃 ……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有常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