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视觉独特的二战史诗,教会我们如何在黑暗中勇敢前进!

“In love we find out who we want to be; in war we find out who we are.” (“在爱中,我们发现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战争中,我们知道自己是谁。"
                        --Kristin Hannah (克里斯汀汉娜)

在读过《萤火虫小巷》之后,我就开始喜欢克里斯汀·汉娜的文字。克里斯汀·汉娜,1960年9月出生于美国南加州,在海边堆沙堡和玩冲浪长大。曾在广告公司工作,也当过律师,而在她决定要去读律师时,她母亲说:“但你将来注定要当作家的。”现在,克里斯汀·汉娜已经是《纽约时报》22本畅销书作者,代表作《夜莺》已被翻译成31种文字并且还在增长。

在开始讲《夜莺》之前,先来说说战争。战争不仅仅是战场上血肉横飞的厮杀,更是战争背景下每一个人所作出的牺牲和奋斗,鲜为人知,但却无比重要。战争不只是男人在斗争,就算他们说“女人在战争中毫无用处,这是事实。你的工作就是等我们回来” 。还有在每一场战争的背后都有千千万万勇敢的女性铤而走险用自己的方式捍卫尊严。

《夜莺》就讲述了在二战,德军占领法国期间,一对姐妹用她们自己的方式反抗侵略者,捍卫祖国与她们信仰的故事。在这里,克里斯汀·汉娜用细腻的笔触,描摹出生活在二战年代性格鲜明的两姐妹,以及她们在二战期间勇敢伟大的战争,为我们书写了一部“女性的战争史诗”,向我们展现了人们心目中孱弱不堪一击的女性,到底是如何在战火中的法国觉醒与涅槃重生的!

作者笔下的主人公薇安妮和伊莎贝尔是一对性格迥异的姐妹。面对母亲的离世和父亲的抛弃,童年时代的她们,承受了同样失去的痛苦与绝望,可是她们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妹妹伊莎贝尔从小桀骜不驯且叛逆,梦想成为伊迪斯·卡维尔式的巾帼女英雄。而姐姐薇安妮则循规蹈矩,是一个善良柔弱,平凡的女性,她一心追求的就是与丈夫安托万在田园牧歌般的法国小镇度过一生,教书育人的同时,把女儿索菲抚养成人。

当战争来临的时候,大家都展现出不同的应对方式,或是忍耐,或是反抗。

关于伊莎贝尔的故事:↓

即便性格反差大,伊莎贝尔依旧爱姐姐,但是她不喜欢姐姐的懦弱。在法国被纳粹占领后,姐妹俩因为意见不合,无法忍受对方的处世之道而分道扬镳。于是伊莎贝尔在纳粹的海报上画胜利的符号,她认识了与她同样充满反抗精神的热血青年——盖坦,机缘巧合之下加入了地下游击队,开始跟随革命人士,在敌后展开宣扬解放和反抗精神的活动。在困难重重之下,伊莎贝尔用超越凡人的勇敢与智慧,以及利用自己的美貌去跟纳粹们周旋。从最初参与传递秘密信息,再到她用单薄的身躯带领被击落的飞行员,穿越冰天雪地的比利牛斯山脉,将其秘密送往西班牙。终于,她如愿成为了代号“夜莺”的传奇女英雄。

关于薇安妮的故事:↓

伊莎贝尔在前线顽强的斗争着,展现出自己的力量。她对恶势力零容忍,她很勇敢,不顾危险捍卫自由,不惜生命捍卫祖国;那么姐姐薇安妮可能更贴近咱们大多数普通人,胆小又怕事儿的薇安妮更符合人性吧。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

“I’m aRossignol. A nightingale in my own way”。薇安妮,只是一个喜欢平凡生活,热爱家庭的女子,她不在乎战争的输赢,只是希望一家人,平安幸福的在一起,最后还是不得已把丈夫送上了战场。后来马奇诺防线崩溃了,巴黎遭到空袭,难民四处流窜。德国人占据了镇子,德国军官征用了她家祖宅。薇安妮却只得在征用她祖宅的德国军官面前谨言慎行,忍气吞声,忍辱偷生,生怕给自己和女儿惹来什么麻烦。可是,她的忍让却并依旧没能保全她,包括她身边的人。无论是自己的好友还是镇上的邻居,她身边的犹太人都接连遭到了迫害。直到好友瑞秋·德·尚普兰的女儿,索菲的闺蜜萨拉,在逃难中惨死于德军士兵枪口下,薇安妮终于觉醒了。她的心开始坚韧起来,不仅瞒着盖世太保拯救镇上的犹太人遗孤,还将这些孩子安置在修道院中,还把好友瑞秋的儿子偷偷收养在了家中。其实,这是薇安妮的抗战,不比伊莎贝尔简单!薇安妮何尝不是另一只“夜莺”呢?她在用自己的方式成为一只夜莺,她是低调的。看上去需要保护,不管是自己的亲友还是萍水相逢之人,她都可以做出无畏的奉献。即便遭德国军官蹂躏也能忍辱负重,甘愿牺牲自己,最后薇安妮还怀上了残暴的德国芮克特上校的孩子。在她痛苦无奈、绝望下,多次都想要杀死这个孩子,可是孩子是无辜,是她这个想法,最终打败了她在现实中的羞耻。

如果说伊莎贝尔的刚烈和不屈让人钦佩,薇安妮用自己柔软的力量,用她博大的胸怀去承受,容忍这一切,同样的让我觉得钦佩,她也是一样值得被铭记与歌颂!如果说伊莎贝尔是理想的化身,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保护着国人。那么薇安妮就是人间真实!她柔软,看似懦弱,却用自己瘦弱的身躯保护着家人!

读完夜莺,我有两处最让我为之动容与感到遗憾的:

(一)是里面父亲对女儿们的爱,直接让我看哭:↓

薇安妮和伊莎贝尔的父亲,在二战爆发后,父亲在德国驻巴黎最高指挥部工作,父女已成敌人。战争后期,妹妹伊莎贝尔才知道,曾经参加过一战的父亲原来也是地下游击队的骨干力量。父亲是忍辱负重打入敌人内部的间谍,其实是一直在默默保护他们姐妹俩。最后妹妹被纳粹抓住,为了掩护伊莎贝尔的身份,父亲还主动承认自己是“夜莺”,毅然决然替女儿赴死。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可他却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保护着家人。

(二)是彬彬有礼,不伤害薇安妮的德国军官,让我觉得他有些可怜:↓

征用房屋的德国军官贝克彬彬有礼,有良好的教养,一个善良的军人,虽然虽然侵占了薇安的家庭,但是不曾伤害过薇安妮。和薇安妮谈论自己的家人,帮助薇安妮给已经成为俘虏的安托万寄信,甚至冒着背叛自己军队的生命危险,提醒薇安妮的犹太裔好友瑞秋提前转移躲避搜捕,在索菲高烧的时候送来药品,当薇安妮因为把所有吃食都留给孩子导致自己饿晕的时候,贝克带食物给她。对敌人递来的怜悯,她想一手推开,却难忍饥饿煎熬的内心挣扎跃然纸上:“火腿的咸味,烟熏味,加上奶酪的微臭香气,陶醉了她,淹没了她更好的意图,彻底诱惑了她,让她别无选择。”

多么精妙绝伦的描写!透过文字可以想象到,被纳粹占领的法国人民,他们是怎样靠德军吃剩下的食物度日如年的。

他尽力地保护着薇安妮,只可惜在战争面前,这样短暂的平静是不可能长久的。贝克这个人物的塑造,也精妙地体现出人格的双面性。薇安妮对他产生了依赖,不过关键时刻,最终在贝克和伊莎贝尔之间,薇安妮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保护伊莎贝尔,最后用铲子杀死贝克。如果不是在战争时期,或许他们可能会成为好友吧。他并没有伤害薇安一家,但是他也深受战争的伤害,也是战争的受害者,这就是战争给人带来的无尽的痛苦与无奈吧。

最后,作者在书中穿插的自叙回忆中,并没有给我们一个完美的结局,却留给了我们一段美好的回忆。是的 “女性有时柔弱到不堪一击,却也能坚韧至百折不挠。”“如果你正在经历地狱,那就坚持走下去。”

#战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部视觉独特的二战史诗,教会我们如何在黑暗中勇敢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