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听100节课(43)听舒平老师《书戴嵩画牛》

《书戴嵩画牛》是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课文, 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本单元宽泛的人文主题为“艺术之旅”,语文要素为“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这节课,舒老师带着学生走进了一场神奇的想象之旅。

舒老师的课前交流环节别具匠心,以两个小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标点用在不同的位置会有不同的意思,感受了语言的博大精深。接着,舒老师通过多种方式带领学生读熟文言文。舒老师先让学生读准多音字,再过渡到读全文。读全文的方式也是丰富多样的,有齐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在多样的朗读方式配合之下,学生读熟了课文,也为后文想象讲故事奠定了基础。

随后,舒老师聚焦想象,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理解文言文。舒老师先带领学生通过注释,厘清故事的主要内容。随后,以一个开放性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杜处士爱《斗牛图》,引导学生想象杜处士可能什么时候带着《斗牛图》,此时,学生勾连生活,想象画面,体会了杜处士对,《斗牛图》的喜爱。接着,出示《斗牛图》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从而引导学生关注《斗牛图》的独特美感。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与评论,对画产生了多样的认识与评论,也间接了提升学生对艺术的鉴赏力。最后,舒老师聚焦两个“笑”,学生再度从杜处士和牧童的笑中体会出人物的不同性格。此时,舒老师请学生扮演杜处士和牧童,在这过程中,学生进入了牧童与杜处士的真实情境之中,想象也愈发活跃而鲜明。

最后,舒老师让学生来讲这个故事。讲故事的这个过程,学生将语言进行了重构、内化,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讲故事这个环节学生总共进行了7分钟,在这7分钟里,学生可以自行选择说书人的等级,从讲完整到讲清楚再到讲生动,这个梯度也是学生思维成长的过程。

最让人叫绝的是,舒老师在课堂的最后环节依旧以标点符号为情境,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结合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在思维的冲击中,能力获得了提高,高阶思维也进行了提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年听100节课(43)听舒平老师《书戴嵩画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