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辉名师+研修共同体(43)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诫子书》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已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指导,可以把它看作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诸葛亮是一位品德的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家书中。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父母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极为深切。引导学生学习这篇勉学劝善的优秀之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学习,做人和修养方面的教育。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时间不长,前面学习了《世说新语》和《论语》十二章。积累的文言知识不多,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知识结构,不能挖掘太深,教学中可联系学生的初中生活经验以及所处的环境,让学生谈体会。可挖掘校本教材及校园文化。赏析,品味并积累警句。以学生自身生活经验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和情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理解文意,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重点难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大致了解文意。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进一步掌握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及文章的深层内涵。

通过搜集资料,反思校园标识的含义,理解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了解淡泊宁静的现代价值。

重点与难点

重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理解文意,背诵全文。

难点:理解文章主旨,了解淡泊宁静的现代价值,思考其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理解文意,背诵全文

一导入

在《纪念白求恩》这一课毛泽东同志希望我们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那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益于人民的人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诸葛先生的《诫子书》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二审题

理解题目含义,学生看课下注释。诫,劝诫劝勉,书,信。在第四课我们学过一句诗“乡书何处达?”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儿子的信。他要劝诫儿子什么呢?

三整体感知

1初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翻译,四个人一小组。

翻译并找出共同的难句,老师巡查解答疑难。可能存在的疑问是“君子之行”,“非志无以成学”。

3全班翻译,指名翻译。

4语法归类。

古今异义:险,治,宁静,行,慢。

一词多义

君子之行 操守,品德品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行走。

静以修身,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可以为师矣,以,介词凭借。

夫学须静也 学 ,动词,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学,名词,学业成就。

词类活用

明非淡泊无以明志,名,形容词作动词,明确坚定,

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增长

静以修身。形容词作动词,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多不接世,形容词作名词,多数人

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目标。

特殊句式:省略句。(人)遂成枯落,多不接世省略主语。悲守(于)穹庐,省略介词

判断句  :夫学须静也也表判断。

倒装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将复何及。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将复及何。

非。。。。。无以。。。。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和强调

四 总结:

作者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是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中最忌“淫慢”“险躁”也告诉了我们成才的条件和方法。

五 根据文意划分节奏(结合课后第四题)并再次朗读课文。

六 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2搜集有关“专心致志”“立志”“学习”“诚信”“节俭”“惜时”等方面的名言警句和成语故事。(为第二课时做铺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文章主旨,了解淡泊宁静的现代价值,反观自己日常表现思考其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父母总是叮嘱我们到学校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怎样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诸葛先生的《诫子书》。

二  赏析全文,理清思路

1文章一开篇诸葛亮希望自己的儿子做什么样的人?古代什么样的人,被称为君子?更重注重哪一方面?在文中叫什么?如果不这样做呢?

2君子要有德,还要有才,怎样才能具备有才?可以看出作者在讲得的时候总是先说要怎么样,再说不怎么样会导致什么结果,这种手法叫做?总结一下,也就是说成才的条件是什么?

三  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话?

教师引导学生先翻译句子,再提示学生用我们学过的课文,或者读过的文章,人物故事,生活经验等来阐释这两句话的具体含义。

四人一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提示学生。

《论语》中我们也学过很多关于淡泊名利的句子。比如写颜回的句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还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静静的反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秋天的怀念》中,一开始我的状态是暴怒无常,不关心母亲,只关注自己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而在母亲去世以后我静静的反思,终于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这些都是在我内心平静后才得出的。

课本三十四页《割席断交》中所讲的管宁华歆两个人就是完全性格相反的人。管宁淡泊名利。不为财不为权势所动。联系当今社会,只有没有私心的人,才能为民为国做出贡献。如果有私心会怎么样?看重名利又会怎么样做?官员?商人?工人?农民?运动员?。。。。。联系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所以这句话对于做人太重要了。

2你喜欢文中的哪句话,你准备把它送给我们班的哪位同学?为什么?

3这诸葛亮写这篇文章旨在劝诫儿子勤学励志,淡泊名利,修身养性,切忌浮躁。我们的老师有没有送过你类似的话?(展示教室门口的班主任寄语和班级格言,学生们天天从门口经过,但未必认真思考过)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贴在门口的班主任寄语和班级格言“没有志向的人就好比没有帆船,只能随波逐流”。班级格言:埋头读书,抬头做人。

4我们学校有没有这方面的教育?多媒体展示:我们的教学楼叫“行远楼”。我们的综合实验楼叫“修远楼”,“怀远楼”“明远楼。”“卓远楼”,你觉得学校给这些教学楼命名的用意何在?

四 联系实际,拓展练习

然而我们同学们又是怎么做的呢?重点说不好的方面:

多媒体展示学生平时真实图片

浪费粮食,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写作业,考试作弊,迟到早退,不遵守纪律。这些对于我们成才和成学都是不利的,所以为了让同学们能早日成才成学,我们应该劝劝那些具有不良行为的同学们。

请同学们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利用你搜集到的名言名句来写一篇《诫同学书》。仿照本文。

示例:

浪费粮食,我们可以写粮食是我们的生存之本,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很早就学过《悯农》这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浪费就是极大的犯罪”“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作业是检测我们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它能反映出我们的不足,帮助我们掌握知识,如果不写作业就不能发现我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就不能让我们及时改正,更不会取得进步,《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里的专就指的是专心致志的学习。同时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总是没有时间观念。《三字经》里还说“幼不学,老何为?”。岳飞在《满江红》中也写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请那些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不要抱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态度。不要到那时候才明白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三字经》中还有一句“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明,而男子,当自警。”

抄袭作业的同学考试作弊同学,我想告诉你们。诚信是做人的第一要务,连元方都知道。《论语》中说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陶行知先生也提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应做到“内不欺己,外不欺人”。考试作弊,没有诚信,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不遵守纪律的同学:培根说过“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这句话就是教育我们要学会倾听,多听少说,谨言慎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五 总结

在这个繁杂的世界当中诱惑我们的东西太多了,惟有淡泊宁静才能让我们远离干扰,希望大家学了本课以后,能在心中种下一颗修身养性的种子,让它随着你的成长生根发芽。

六 作业布置: 1整理文言知识

2完成《诫同学书》

七板书设计

诫子书

修身 → 静 非宁静 ≠ 致远

德 养德 → 俭 非淡泊 ≠ 明志

君子{ (正) ( 反)

才 → 学 → 静 险躁 ≠ 治性

志 → 淡泊俭 淫慢 ≠ 励精

惜时 年驰 意去 悲

《诫子书》教学反思

长安九中 严冰

第一课时,基本按计划完成,但是一些翻译,语法,学生存在机械记忆,不理解,积累不够,对于词性有些含糊,之前教学思路忽略了语法,词性的渗透,学生自主翻译,小组合作翻译,增加了学生发言的机会,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印象深刻,背诵较流畅。第二课时,初步了解了本文的写作思路,由于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对于文章中“静”的理解还是显得有些肤浅,但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以及展示学生平时生活中的真实表现,也初步让学生感受到本文所讲道理的普遍性以及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会哲理的现实意义,展示学校的教学楼命名,让学生恍然大悟,身处其中而不知其意状态开始变化,开始关注校园文化,及学校的标语,标牌。也开始反思自己的平时表现,关注思考社会上与本文有关的第一课时,现象,也能逐渐把自己的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所学联系起来。但是在最后一环节写作拓展方面,语言表达还有待提高,名言警句积累了,但是不能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陈述的过于呆板。

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诫子书》浓缩了作者毕生人生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但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课后作业让学生多读课外书,结合课外书的内容和自己的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本文的理解,避免空泛的讲道理,学生写的还不错,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体会。有的提到毛泽东,周恩来,有的提到居里夫人,高尔基,还有人提到长征。更有部分学生将《诫子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学习生活联系在一起。这使得本节课与课外阅读建立了有机联系。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的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本节课是一次较好的尝试。

你可能感兴趣的:(宋朝辉名师+研修共同体(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