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地球成长史的人对于上边描述的初始地球的状况的印象应该很深刻,初始的地球温度非常高,而且岩浆遍布大地。科学家推测的地球成长史中描述这是陨石撞击形成的,因为陨石相互撞击产生了巨大的热量,所以地球的开端是遍布岩浆,非常炙热,直到很久之后才慢慢冷却下来。
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我在前边已经做过分析了,因为他们所知岩浆非常炎热,但是地心却是太阳照不透的,他们的猜测跟试试相差很远,而且真的按照他们的猜测,那地球是不可能诞生生命的。为什么说不可能产生生命呢?岩浆是液体,而液体有一个我们都知道的特性,那就是将溶于其中的物质均匀地分布在了整个液体之中。物质和生物区分,一般生物和智慧生物区分都是有差别才能区分开,如果初始的地球这些东西都是均匀分布的,那么就不可能出现差别。
空气存在温差才会有风,液体因为有高度差才会流动,如果全球的物质都是属性相同,那生物和非生物又怎么区分?正是有着差别的存在,所以生物才有了自我和非我的辨识。或许有人说温度的差别也是一种差别,那么我们可以继续分析一下。地球成长史中介绍地球的开端是非常炎热,在后期慢慢冷却下来。我们都知道液体的特性,那就是将溶于其中的物质均衡化,越高的温度中,里边的物质均衡化的速度越快,就算温度下降,里边的物质也是均衡的,而这些已经均衡了的物质……这应该不需要重复了吧。
在地球成长史中不止一次提到过全球变冷的事情,而全球变冷则是赤裸裸的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太阳对于地球没有任何影响,全球的生物都是地球上的物质在地球自身热能的维持下才能够活动的,而他们活动产生的热能也会全方面的散失出去。现代科学家都相信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臭氧层在一定程度上隔绝了紫外线,所以生物才能安然的生活在地球上而不被晒伤。可是在太阳的照耀下地球的温度一次次散失,结冰,生物灭绝,这能让人相信太阳光对地球生物有那么大的影响吗?
在阳光的照耀下,地球的温度逐渐上升,熔点最低的物质最先从固态转为液态,然后这些液态物质开始和其中的物质发生融合或者溶解的作用,因为温度极低,所以大多数物质都是固态,这些固态物质在液态物质的溶解作用下开始以微小的原子状态开始接触,物质开始了简单的组合,不过这种状态依旧不能够形成生物,因为他们虽然发生了接触,发生了类似于化学反应一样的作用,但是这种反应很快就会将水中的物质均衡起来,只有在液体边上,并且在接受液体中均衡起来的物质微粒之后离开与液体的接触面才能保存住一个能量传递的系统。不过这也不一定是生物,因为这些物质构成的系统不一定能够造成物质团内部的循环,不能让能量在内部形成循环的物质团很快就会散为一般的物质微粒。
而能够形成循环系统的也不一定能保存下来,他们能够在阳光持续注入动能的情况下保持运动状态,但是当地球转到背阳光一面时候,这种缺失动力的程序就会和粗糙的能量传递系统一样因为失去动力而变成松散的状态,就像是人们在古文中描述的蜉蝣一样白天生,晚上死。液体在生物进化之中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因为这种不稳固的能量传递系统在液体中很快会平衡化,完全不利于生物体的复制,只有当生物在水中能够保持住自身不被环境同化时才能有在水中生活的资格。
现在公认的信息内容,地球诞生于四十多亿年前,最早的水生生物诞生于六亿年前,最早的陆生生物在四亿年前,最早的植物却在34亿年前。这些内容大多是科学家根据化石的检测得出的结论,但是为什么植物存在了那么久之后才有动物呢?我们都知道生态系统的构成,病毒,细菌,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细菌……这么明显的生态系统链缺失他们难道就不觉得有问题吗?说什么环境不适合生物生存,生物就是当时的物质构成起来的,不可能不适应,只是因为那些动物构成身体的部分消融,或者他们躲过了极端环境带给他们的危害,所以才没留下那些化石。
做科学研究,尤其是研究古代事物的应该都明白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能被拿来研究的都是已经断代,没有人再为其进行维护的东西,否则他们根本没有被拿来研究的可能。而在自然界中也是如此,只有进入到极端环境下的东西才能保存下来,否则就算一个生物死亡他的身体也很快就会被身上的物质和所携带的细菌分解掉,不会留下痕迹的。那些植物化石之所以被发现只是因为它们在自然变故中没有办法脱身,所以才在极端环境下留下了痕迹,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化石并不是在真正的海洋中发现的,而是在现代人以为是原来海底的地方。
陆地生物早于海洋生物,或者应该说在生物有了自我和非我的区别之后前进的方向是陆地,而不是海洋。因为海洋很快就会将物质均衡化,进入海洋的生物会率先死亡,就像现在的人和动物会因为溺水而死一样。而陆地虽然会改变自我系统,但是却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在这种稳定性的影响下生物开始了不同的变化,吸收到对于他们稳定性有利的物质,他会长大体型,而吸收到不利于它们成长的物质则会分裂减少新物质对他们的危害,有些物质因为影响巨大,所以造成了那生物不断的分裂,然后吸收不同物质填充身体,然后再次分裂,然后再吸收物质……
我们现在生存所必须的物质对于当时的生物来说是一场非常痛苦的灾难,他们分化只是为了保存自己的系统的存在,但是随着变异分化的作用,更加适应自然的程序出现了,大家都知道自然选择的力量,那些不适宜者很快就会被还原为基本物质,对于这些物质,生物再次吸收,再次分裂……
凭借这种不断吸收物质然后分裂的力量,生物可以适应除了水中的任何环境。而对于水的适应则是在自身程序有了保护身体的外部结构之后才开始的。用现在的机器来说,第一批生命就是零件,因为他们之间的配合而产生了不同形式的运转系统,这种系统有很大潜力,但是要保护好自身,而用来保护自身的东西就是那些不会溶于液体,或者在当时的环境下保持固态的物质。
有了这些物质之后,生物开始了在陆地的争夺,争夺的物质就是阳光的热量,因为有能量的支持他们才能运作,才能将生命延续下去。液体在这场战争的最初阶段没能起到作用,因为这些生物通过先前我所说的能力就可以将敌人杀死,将能量吞食,但是随着体积的增大,各种元素之间的排列越来越混乱,有些明明战胜了对手,却是败给了对方尸体的事情屡见不鲜,直到这些大型生物开始将液体摄入到身体内的时候这情况才得以改变,水将物质均衡分布的特点使得摄入的物质能够均衡的在体内分布,这就使得生物排列身体的程序变的更加稳定,所以能吸收的物质变得更多。
不过此时还是有些东西不能被生物吸收,因为他们非常坚固,这些非常坚固的东西就形成了这个阶段的地形,在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前,他们是这些生物难以破坏的。在陆地这些生物体积变大的过程中,这些难以被破坏的物质直接被食物链顶端的生物从食谱中剔除,只有处于底层,找不到物质吸收的生物才会将这些物质摄入体内,随着年深日久的变化,这些物质就成为这些低级生物的支撑框架,在温度再次上升到一定限度的时候,原本霸主生物会因为体内物质状态改变而进入劣势,而这些食用坚固物质的生物这就迎来了发展的机会。这些长久已经来被压制得不到优质食物的他们因为体内元素更多,所以在环境改变的时候有更大的几率保存下来。
每次在环境改变保存下来的基本上都是食用了更坚固物质作用框架支撑的生物,而他们能生存下来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基因中增添了新的物质,在环境变化的影响下,生物体内的元素会越来越多,基因也越来越复杂,但是最初构成生物的元素却始终存在于存活下来的生物体内,只是所占比例越来越小。
智慧生物和他们有区别,因为智慧生物开始从自然分离之后就开始了稳固自身基因的工作,直到离开星球之前都不会有大的改变,因为这种稳定的存在,智慧生物种群会取得非凡的成就,到达这些能飞天,下海,入地的生物到达不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