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幕僚对曾国藩说清朝50年内必亡,曾不信,45年后清灭亡

前言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用武力撬开了清王朝紧闭的大门,国难当头,魏源、林则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

魏源在《海国图志·叙》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谁料这本书出版后反响平平,还迅速被清朝列为禁书。

但装睡的人叫不醒,却不代表所有的人都会纵容你安睡,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彻底给了装睡的清朝统治者一记重击。

这一次的危机,让骄傲的清王朝认识到改革迫在眉睫,于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和恭亲王奕訢等人为代表发起的洋务运动登上了历史舞台。

【洋务运动代表】

曾国藩和幕僚的谈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1、

1867年7月21日,曾国藩如往日那般处理完了繁忙的政务后,却没有回家休息。

因为时任两江总督的他,想着朋友不久前从京城回来后讲给他的所见所闻,便愈发心绪不宁,于是,曾国藩决心去找幕僚好好聊一聊心。

曾国藩对赵烈文说:从京城回来的朋友告诉我,这些日子京城里的风气越发混乱,不仅公然犯法的事情时常发生,而且街道上的乞丐也越来越多,某些妇女还学喜欢女子穿着打扮。民穷财尽,恐有异变,奈何

赵烈文沉思片刻,回答道: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分剖离析。然而主德隶重,风气未开,若无抽心一烂, 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我估计,异日之祸,必先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曾国藩剧照】

赵烈文的话,引用了《三国演义》中“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之观点,他说清朝统治的时间已经很久了,现在还没有崩溃,只是因为皇帝本身的威望还能够让大臣们归心。

清王朝的崩溃已经是无法逆转的事情,他认为以现在内忧外患的情况来看,迟早有一天清朝会从上到下彻底腐败,而且这个时间不需要太久,50年内就可以看到。

2、

曾国藩听到这番话,内心大为震动,可他却还是不太相信清王朝会如此简单的灭亡,他问道:“清朝还能像宋朝和晋朝那样南迁吗?”

赵烈文摇了摇头:“恐遂陆沉,未必能效晋、宋也。”

曾国藩回想起自己正在做的洋务运动,对这一观点,表示反驳:当朝天子德行还不错,国家未必会到那样困境。

【赵烈文】

赵烈文的回答却让曾国藩扎心了,他是这样回复的:君德正矣,而国势之隆,食报已不为不厚。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

这句话充满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佛教的因果学说,他认为同治皇帝虽然可圈可点没啥大错,但多年来,清王朝堆积起来的民怨,根本不是说改就能改过来。

晚晴时期,为了巨额赔款,清王朝增加了赋税,加剧了社会矛盾,这是彻底失了民心。

而另一方面就是外来势力的冲击,这种冲击体现在王权和思想两方面,它使得民众认识到这世界上除了皇帝之外,还有着一种东西叫做——民主

这种思潮否定了君王天生以来对统治国家的正统性,它告诉百姓黑的反面除了白,还有着黄绿青蓝紫。所以说,西学东渐对百姓思想的启迪上,有着远比西方“技艺”对百姓的冲击方面更强的效果。

3、

赵烈文认为,不出50年,清王朝就会成为军阀混战,各自为政的局面

【洋务运动】

曾国藩此刻,内心非常难受,他问赵烈文:“吾日夜望死,忧见宗庙之陨落。你不是戏论吧?

这句话,深刻刻画出了曾国藩这位深受儒家文化熏陶,一生以忠君报国为己任的晚晴栋梁,内心是何等惆怅。他说自己每天都担忧死前见到国家的衰亡,你这些话千万不要开玩笑

历史证明了赵烈文的判断非虚,仅仅过了45年,赵烈文的判断便在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得以确认。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赵烈文·能静居日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1867年幕僚对曾国藩说清朝50年内必亡,曾不信,45年后清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