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单式小康:我决定关闭我的花呗

part1  账单式小康

今天刷微博,惊奇的发现微博上面显示着:支付宝2018年账单已出,请查收。

于是我怀着一种激动或纠结的心情,进入了支付宝,自觉在过去的一年中勤俭节约,热爱生活,大抵,这个账单应该不会夸张。但是,要让我对过去一年的花费有个数,我突然心里没了概念。

果然,看完账单,觉得我真心符合今年的年底热词。

图片发自App

在支付宝账单上,我的消费超过了77%的同龄人。一年吃喝玩乐,日常生活样样不缺,打眼望去,一派盛世繁华。这样,真好,不是嘛?万事不过心,今朝有酒今朝醉,这大概是很多年轻人的想法了。

part2  蠢蠢欲动的消费观

    在现在90后的观念中,我们有太多的不可错过。有不可错过的青春,为了美丽,我们必须为青春投资,买一买化妆品;有不可错过的美景,所以,我们必须投资与自己收入不符的金钱,以便年纪轻轻“增长阅历”;有必须要的成长,所以,我们要投入很大的金额用于教育、培训、学习……诸如此类的借口充斥我们生活。在国家刺激消费的大政策下,各个商家找出各种理由刺激着你的购买欲,他们深谙消费的秘密,每一句用语都戳中内心。最可怕的是他们将消费与梦想相联系,好像你只要花了钱,就可以有一个瑰丽的未来。

消费,成为这个时代的核心关键词。在这股洪流中被携裹着的年轻人,如果没有办法满足自己现阶段的消费欲望,那么怎么办?于是支付宝有花呗借呗,微信有微粒贷,银行有信用卡,金融机构有大大小小几百种消费金融。消费金融就像性一样,中国人在经历过一个极度保守的环节之后,新一辈的年轻人正向着一种极度的开放发展。人们直面灵魂深处的欲望,理智在欲望面前摇摇欲坠。

现代的电子化支付让金钱的开支变得不再有实体感。曾经让我们心惊的钞票变薄了,变成了账户中一个个数字的递减,而这种递减常常被我忽略。

犹记得小时候在零花钱的过程,那会家里卖废纸的钱都是我的,每次卖废纸的十几块零几毛,我总是记得一清二楚。有一个大大的储蓄罐,里面攒满了硬币和一些零碎的纸币,我对自己花了多少钱以及有多少余额非常敏感。而现在呢,电子化支付之下我连千位数有时候都记不清楚,更别提花呗信用卡的使用了,它让我们传统的理财变得更加麻烦给我们产生了一种“哎呀我貌似还挺有钱的错觉”,但是实际上呢,信用卡是要还的,花呗也不是直接给你的。借来的生活终究不是自己的。

PART3  掌控欲望

今年我看了很多的理财方面的文章和书籍,现在一些文章为了吸引人的目光,总是起一些非常有噱头的标题。比如月入3000,他怎么资产百万?这些文章中一味的夸大理财的作用,似乎你只要会理财,无论你收入多少,你都可以过上想要的生活。但是我旁观所有的理财的文章,单纯的依靠基金定投等等理财产品,想获得理想的生活,几乎是不可能。那些月入非常低,但是有车有房的人,几乎都是对的时间节点买入了房子,最后依靠目前房市升值,获得了资产的增值。单纯依靠工资的理财对于一个非专业的人士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实现财务自由的。

当然我说这个,不是想说大家如果想理财就一定要去买房子做投资,不是谁都可以赶上那样的时间的。而是我想说的是,理财是我们现有一定资产之后要做的事情,单靠理财理不出我们想要的生活,理财是给1来增值的,但是那个1才是本质。

我很认同一句话理财就是理生活。所谓开源节流,最终获得财富自由的本质还是在于我们的踏实工作,提高我们的能力,获得更高收入。在这个过程中掌控欲望非常的重要。

学会掌控欲望,就意味着我们对金钱有了初步的自律,我们会为自己的健康投资,会为自己的成长投资,而不再为了别人的目光投资。

学会掌控欲望,就意味着我们学会与自己的懒惰放纵相对抗,我们自己的投身于自我的学习,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的增值。

学会掌控欲望,就意味着我们与自己的头脑发热告别,脱离各种广告下所展现出的繁华景象,我们真正聚焦于当下。

告别花呗是我理生活的开端,搞清楚自己每一分钱的所在,删除不必要的开支,将自己的资金聚焦于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上。好好打理自己的生活,终有一天我们将真正属于自己的小康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账单式小康:我决定关闭我的花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