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第一天便被同事安利了《人世间》这部剧。加之这几天被《人世间》刷屏,本来不爱追剧的我决定要追一追。不为别的,就为同事们闲聊时能插上两句。
这部剧中的故事发生在1969年,主人公一家生活在东北某个地区名叫光子片儿的地方。原本那个地方的名字,由仁,义,礼,智,信构成,充分体现了当地人对家乡的热爱。可是后来也是当地人自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俗语:“好女不嫁光子片儿。”
剧中周蓉作为周家的二女儿,生的容貌较好,机灵且有才华。
当时正处于鼓励城市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时期,一户人家只能留一个子女在身边,其他子女都要服从政策。
作为大哥,周秉义义不容辞是一定要出去的,但是在二女儿周蓉和老三周秉昆之间,一家人产生了纠结,这纠结倒不是谁都不愿意去,而是谁都想去。
不管是片区的负责人,还是大哥周秉义,自以及最后母亲都决定让弟弟周秉昆去,因为大家担心周蓉作为女孩儿插队会比较辛苦,而且担心她的安全问题。没想到周蓉却偷偷的自己走了,而且选择了一个偏远的山区贵州。
这也奠定了她被观众厌恶的基础。虽说上山下乡是个苦差事,但是她跑出去,却是因为和北京诗人冯化成私奔。这个“私奔”是周母铁不成钢时说的,在周蓉看来,她这是去追求自己的爱情。
在这里充分体现出周容的性格特点。
一是有自己的主意。她很知道为自己着想,说的严重点就是有些自私,为自己的想法而不顾全大局。因为大家一致认为应该让弟弟去,可她偏要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偷偷跑出去。
这里其实也反映了周荣的第二个性格特点,那就是理想主义。
她为了追求所谓的浪漫的爱情,全然不把晓光对她的爱意,放在眼里,他完全看不上光子片儿青年的样子,而是被比自己大很多岁的北京诗人冯化成迷的神魂颠倒。
其实在这里不免令人担忧,她以后会不会吃亏?起码我看到这儿,我的心中就在想,这个诗人靠不靠谱?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艺术家和诗人的行为思想跟正常人是不太一样的,尤其是对待感情。
这里还有一个人物蔡晓光,他的出现也从侧面让观众们对周蓉生厌。
蔡晓光的出现,妥妥展现的是一个风华正茂的阳光少年。
周蓉偷偷地跑到贵州,并没有说明原因,而是让蔡晓光来告诉家人。
周蓉为爱远赴贵州农村,蔡晓光爱她,而她爱的是北京的诗人冯化成。
光周秉昆的话说,晓光真伟大,而晓光却说说真正伟大的不是自己,而是周蓉。
因为她能为了爱远赴贵州农村,而在我看来晓光才是伟大的,虽然很多人会为他感到可惜,甚至不值得,认为他为了和自己喜欢的女孩在一起甘当备胎,但是晓光知道他喜欢周荣,他想要陪在她身边,因此他心甘情愿的做他的遮挡。
虽然周蓉的这两个性格特点令人担忧甚至生厌,但其实第1集中还体现了周荣的更大的特点,就是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并且敢于付出实际行动。
周母不舍得让她在大好的年华里,将青春耗在贫苦的山区。
但是周荣说:“人生比好年华更重要。”
并且在她信中告诉弟弟秉昆,“不必内疚,我下乡不是为了你,是为了我自己。”
虽然带点自私的意味,但是也体现了周蓉性格中的直爽,毫不遮掩自己的想法。
第1集中还有一个重要画面,就是送别,当一家人去送周父的时候。
眼看火车快走了,周蓉提醒妈妈,火车马上开了,快点跟爸爸告别。她期望着妈妈能和爸爸有一个亲密的告别,但是老两口不管是由于思想约束,还是面对子女不好意思,他们没能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只是双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轮到周蓉告别时,她让爸爸把头探出来,让弟弟秉昆举起自己,然后搂着父亲的脖子,在父亲的脸上左右各亲了一口。周父很惊讶,周荣说一个是我的,一个是妈妈的。这个时候,妈妈觉得她胡闹,但是周蓉却不管这一切。她说:“我才不怕别人看到。”可见周蓉是一个有主见,且按照自己内心来表现的人,不会囿于别人的眼光。
第1集看完了,最深的感受就是这部剧对于人物的刻画手法还是十分成熟的。仅用一集,便将主要人物的性格展现的淋漓尽致。
对待周蓉这个角色,虽然她有自私,令人生厌的地方,但是我们也应当结合当时的大环境,辩证地来看待这个人物。
因为她骨子里不是那种害怕吃苦的自私心理,而是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怕艰难险阻,因此这种自私其实也令人动容。
齐帆齐商学院第12期28天写作特训营。
第21篇1660字,累计4470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