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钏绝望投井,薛宝钗为王夫人掩饰真相,道是无情却有情

话说金钏因与宝玉调笑而挨了王夫人一记耳光并逐出贾府后,一时难忍羞耻,投井而死。

这个结果是王夫人没有预料到的,毕竟金钏在她跟前侍候已十来年了,向来也是当女儿一样看待的,所以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在“房内坐着垂泪”,正好被刚听说了此事前来找她的薛宝钗看到了。

薛宝钗并不知道金钏之死的因由,只是觉得金钏突然投井实在奇怪,来王夫人这儿本就是想了解些信息,下面我们就看一下王夫人与她的对话。

王夫人先是问宝钗“从哪里来”,听答是“从园里来”后,又问有没有看到宝玉,听答看到宝玉“穿了衣服出去了,不知哪里去”后,按理似乎要接下去再说一二句“不好好读书,随处逛去”之类的话,但却突然转到了金钏身上:

“你可知道一桩奇事?金钏儿忽然投井死了!”

稍微敏感的人,不免在这突然的转折中感受到两者的联系。我想,宝钗这样心思敏捷并且带着问题来的人,肯定是联想到了。

接下来王夫人是这么对她说的:

王夫人道:“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

这算是简要地介绍了因由。尽管信息还是不够具体,比如把“一件东西”弄坏了,到底是什么贵重东西,以至于王夫人要生气到打金钏并撵走她,并且逼得金钏走上绝路?但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所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也很可能并非虚言,毕竟撵走金钏后她也未立即安排人顶替她的位置。

当然,同时她更是在自我辩解、自我解套:根源在于金钏“气性大”,没理解她的苦心,急着投井,反而变成她的罪过了。

而不管王夫人自责还是脱责,她都改变不了根本上的一点:她掩盖了她最在意又最难以启齿的一环——此祸源自宝玉。

我们不能说她在宝钗面前撒谎,而只是隐讳。她没说“无缘无故”,也不说“也怪宝玉”,只说弄坏了“一件东西”。

这件东西是什么呢?其实她在当时打金钏的时候已经说出口了,就是宝玉的品性(“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

对她来说,其他也许都是小事,但涉及宝玉的管教问题那就是天大的事情;她可宽以待人,但在她眼皮底下与宝玉勾来搭去却绝难忍受。只是作为母亲,她出乎本能、理所当然地为儿子撇清了问题和责任。

薛宝钗应该已经对其中瓜葛了解了三五分(到后来看到王夫人在教训宝玉,见到她来就不说了,她就明白八分了),不过她的回应倒似根本就没了解:

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玩玩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她为什么不是紧接着问到底是什么东西之类?因为她已经从王夫人的话里听出了她的自责与自辩,也感觉出了此事与宝玉有关,所以她不跟着关注此事本身,而是努力帮王夫人把此事撇开:一是金钏并非赌气投井,而多半是贪玩在井边不小心失足;二是如果她是赌气投井,则说明她“糊涂”,死不足惜。

其实第一猜想很幼稚,第二个评判则很残酷。谁会相信一个已经不是小孩子的丫鬟会无事去井边玩并失足掉进去?谁愿接受这个女孩儿投井自杀不值得同情?

薛宝钗明显就是在说假话嘛!

不过,我并不认为这里就反映了薛宝钗的冷酷无情,而是她此时的第一要务是避免王夫人过多沉浸在胡思乱想里。因为接下去从她的表现可以看出“冷漠”之下,还是有着温暖的:

如果说她建议王夫人“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还属于例行公事,那么,她主动提出用自己的两套新衣服去给死者妆裹,则已不仅仅是为在王夫人面前卖好这么简单了,这表明她对生前与她相处不错的金钏是讲感情的,也表明她曾把自己的旧衣裳给金钏穿并非全是笼络人心。

当王夫人说“难道你不忌讳”,她说自己“从来不计较这些”,记住:是“不计较”,而不是“不明白”。设身处地想想,有多少人能够做到?

也许还是会有人说,这是薛宝钗老谋深算,全是为她自己的终身大计盘算。我想这也可能吧,但是就像是现在搞慈善一样,我们需要的是真心真情真金白银给社会弱势群体带来帮助,计较从事慈善的人是有功利之心还是纯粹一心为善有实质意义吗?

综上来看,薛宝钗主动为王夫人开脱,又把自己的衣裳送给金钏去妆裹,可以说是体现了无情之中的有情,反映了妥善处置问题的能力,要不是遇上末世,她必定是个出色的当家人。

对此,朋友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

(网图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钏绝望投井,薛宝钗为王夫人掩饰真相,道是无情却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