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情境化评估,标准化考试的代替方案(第二节)
摘要:
第2节 评估代替方法的来源
考试社会依据的是科学思想,来自于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派的认知与发展的联想主义等几种观点盛行的早期。根据这些观点,人们相信“与生俱来”的人类能力,相信人类自婴儿到老年有一条平稳,而且可能是现行的学习曲线,相信学科十分等级的相信评估潜在能力和成就,必须在小心翼翼的,控制下的,非情境化的条件下进行。
由于以新出现的人类发展的观点为基础,我提出了就有评估的代替方案,因此强调这些新观点的主要特征表明他们与标准化考试的对立是很重要的。
一、发展观点的必要性
儿童的心理发展,经历着性质不同的一系列时期,即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儿童在某一领域一定时期所拥有的知识,必须与其他领域内的经验处于同一的发展阶段。许多发展心理学家相信需要经验的某些特殊领域(如语言、道德判断、因果关系的理解),是有阶段顺序的。几乎所有的发展心理学家,都强调考虑儿童的观点和理解水平的必要。
这一观点另一个特征,就是假设发展过程不是一个平稳、非线性、不受干扰的过程。少数研究者认为在某些领域内可能真的存在退化或“u”字形的情形。因为与处在儿童中期的学生相比,幼儿和青年表现的更为复杂和一体化。
二、符号系统学派的出现
心理学家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在认知过程中运用各种符号和符号系统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人能通过文字,图画,手势,数字音乐形式以及其他许多象征性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些符号的表现形式是开放的,所有的人都能看到书面语言,数字系统图画,图表,手势语言符号,计算机的发明及普及内在的符号操作理论,意外地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长期学科研究,探索人类应用符号的发展,目前广泛被接受的观点:出生的婴儿不能使用符号,或者说没有表现出内在符号处理能力,出生第2年婴儿开始表现出运用符号的能力,这是人类认知的重要标志,两岁以后,因而开始迅速学习符号和符号系统的使用,而且这些符号或符号系统带有他们所处文化背景的特征,五六岁时,一部分幼儿已经初步认识到怎样编故事或理解其中的情节,学会从事音乐活动,画画以及进行简单的科学解释。
在有文字的文化环境中,还有符号使用的第二个层次。儿童必须学会他所处文化社会所发明的符号,系统如写字和数学系统等。他们必须在上学前已经拥有使用的“一级符号系统”的知识与刚刚学到的“二级符号系统”知识紧密的结合起来。
几乎所有正规考试都预先假定,应试者已经具备运用特定文化中第二层次符号系统的能力。
三、多元智能观念的出现
智力测验所测量的各种不同能力全部反映了单一的“一般职能”。一元化还是多元化的理论,取决于分析过程中教师采用何种特定因素的分析方法。
心理模式包括快速运算,类反射,信息处理等行为,这些模式似乎不受其他模式的影响,这些模式的发现产生了新的观点,既认为在完成语法分析,语调识别,面部表情等,感知任务中可能存在着各自不同的分析方法。
对学生回答智力测验时所经历的心理过程进行精细分析是智能多元化的第二个证据。这些分析结果表明,智能的不同组成部分都对任何标准智能评估中成功的表现,作出了贡献。作者对多元智能的以下见解,与人类个体能够按照一元化智能的弱强排序的观点相反,我们认为不但在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上存在极大的差异,在认知的方式上也存在不同,依据证明,这些差异甚至在学龄前儿童上已经出现。
不同职能的强项的发现,对于教育有极大的启示作用。首先在儿童的早期识别他们智能强项和弱项以,便在制定因材施教方案时加以考虑是很重要的,其次,儿童个体之间的显著差异使人有理由怀疑,是否应该让所有的孩子学习相同的课程,即使学习相同课程,是否应该用相同的方法教授所有的学生。
整个的考试可能有助于识别不同的认知特征。但是考试的设计目的一定是发现这些特征,而不是掩盖他们。到目前为止,考试往往用来发现人的弱点,而非人的长处。
四、探寻人类的创造力
美国教育家开始相信想象力,发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呼吁,考试设计中能够评估创造力和创造潜能的方法。但是他们犯了整个智力测验历史上犯过的错误,他们企图设计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完成简短问答型的考试方法,用以评估他们心中创造性最重要的能力。如针对一个问题得出各种不同答案的能力,即发散思维的能力,或者针对一个激发因素产生大量不同寻常的想象能力,即流畅构思的能力等。
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有主要有两个发现,第一,具有创造力的人,自己并无独特的心理运算方式。他们运用认知过程与其他人相同,但他们以更有效更灵活的方式运用他们,他们野心勃勃设定目标常常具有很大的冒险性。第二,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人所过的生活与其他大多数人不同,他们对所从事的工作极为热情,全身心投入其中。他们极其善于思考自己的行动,时间的使用和自己作品的质量。
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是教育机构的目标之一。
五、情景化学习评估的优点
为某一文化背景下的对象所涉及的评估材料不能直接应用于另外一种文化环境之中,实际上根本没有纯粹文化公平和无文化的材料,每一种评估方法都反映了各自的文化来源。正规考试在西方社会之所以盛行,是因为学生已经习惯于脱离日常实际运用的环境中学习书本。
研究者发现在日常活动中如缝补衣物,在超市购物网卡车上装牛奶,在诊断中维护自己的权益等等,却能准确地表现出以上考试中需要的能力。
六、在人的大脑之外寻找能力和技巧
研究者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在三个不同的要素交汇时才能显现的一种能力。第一个要素是拥有技能知识和目标的人;第二个要素是能够产生有关技能的“领域知识结构”;第三个要素是围绕有关研究领域的一组机构或权威人物,他们能够判定出某项特定的表现是可以被接受的,还是实现了创造性的突破,或者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知识的获取与传递取决于这三种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以上的研究导致了差别化细微化的评估观点,根据这些研究发现所涉及的新评估方法应该能够敏锐的反映心理发展的阶段和轨迹,应该在人的婴儿期之后,以适当的方式调查人类掌握符号的能力,调查使用知识与第一级第二级符号,技巧之间的关系,他应该辨别出不同种类的智能和不同。方式的存在并将兑现差异认知融汇到评估之中。最后这种评估应该承认亲近对人表现的影响,提供对评估能力来说最为恰当的情景,包括与接受评估人表面上无关的情景。
实际上正规考试的吸引人之处就是使用者可以不考虑或尽量忽略,以上概括的评估需要具备的大部分特征,这样是不能够反映出受试者个人真实情况的评估方法,更不能体现我们对于人类认知本质的最佳认识,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以上的特征。
个人感悟:本小节让我看到了正规考试和多元智能评估法的不同之处,对一个孩子的评估,如果想获得相对准确的数据,必须考虑很多的因素,在我们考试社会里,我们是无法获得人类认知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