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录》之英雄

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持续很多天了,让我想到一个问题:当时怎么没有见义勇为,没有人救人于危难。一个问题很现实,就是那种情况下谁冲上去,有好结果呢?

最近重读程红兵校长的一篇旧文,依然觉得很有时代的冲击力。同样身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名校长,对文中提到的很多观点,体会颇深,很有共鸣,特转发此文推介。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双减”背景下,期待更多的教育有志之士,能够以身作则站出来,坚守孩子发展立场,秉持教育本质初心,搏击功利教育洪流,抵制教育实践偏差,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当很多教育相关人员都在做教育生意或交易,而你还一直在做教育,你就是一名有良知的真正教育人,孩子们就多一份希望和福祉,中国教育的良性科学发展就多了一份力量。

英雄是一个久违了的概念,尤其是在教育界。通常人们认为教育从来就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教育就是平心静气地诲人不倦;教育与叱咤风云、金戈铁马无关,与英雄无缘。其实不然,任何行业都需要英雄,任何时代都会有英雄诞生。

何谓英雄?所谓英雄原是指品质优秀,武勇超群,无私忘我而令人敬佩的人,有超出常人能力的人,能够带领人们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当下中国的教育尤其需要英雄,因为当下的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和挑战:应试教育已经使中国的基础教育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功利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已经使得中国基础教育步入困境,教育发展遭遇瓶颈,课程改革举步维艰,犬儒主义盛行,实惠之风弥漫,课程改革形式化,学校教育同质化。

现在正是急需英雄的时代,我们期望英雄能以傲视群雄之气势、超乎寻常之能力,勇敢地打破僵局,破除旧框框,革故鼎新,取得突破性的贡献,使教育改革走向深入,使课程改革取得历史性的进展。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什么样的英雄,或者说什么人才能成为教育的“英雄”。笔者认为需要英雄具备如下特质:

人不能识之我则识之,这是一种见识

英雄要有思想见识。当下教育界众说纷纭,教育研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繁荣,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芜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活跃,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混乱;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元,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分歧。在这样一个时代里英雄需要比别人具有更加清醒的头脑,保持更加明晰的判断力。不能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不能忘记教育的初衷。在纷繁芜杂的教育现状下,要拥有自己超凡脱俗的思想见识。

人不肯为之我则为之,这是一种信念

英雄要有教育信念。英雄在保持清醒头脑的前提下,对教育作出科学正确的价值判断,同时要有持之以恒的教育信仰,庄严神圣的教育承诺,坚定不移的文化追求,这样的信仰、承诺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不是表现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中,体现在言语细节之中,别人不肯做的,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的,就义无反顾地努力去做。

人不敢为之我则为之,这是一种魄力

英雄要有豪迈魄力。英雄要有英雄的胆略气魄,面对教育的困难常常是考验人的意志胆略的关键时候,一般人深怕因为改革而触及别人的利益,深怕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于是左顾右盼、权衡再三,结果大好时机一再错过,改革因此被耽误。英雄就是在别人不敢做的时候大胆去做,以对事业负责的态度大胆拍板,勇敢践行,抓住历史性的机遇,豪迈而勇敢地迈出坚定的步伐。

人不能为之我则为之,这是一种才智

英雄要有出色智慧。英雄要有出色的智慧才能,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如履薄冰的心态,以出色的谋略,以十分细致的策划,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保证课改的成功运行,在功利文化的大背景下,教育改革太需要成功,课程改革太需要以成功来进一步推动深入发展,因为不必要的失败将使课程改革更加艰难,不必要的挫折将使后来者遭受更大的挫折。

人不能忍之我则忍之,这是一种气度

英雄要有超常气度。课程改革需要向纵深发展,越是向深处发展,越要触动更多人的利益,也会带来更多的反弹、反对。曲高和寡,理解的毕竟是少数,不理解的是多数,有消极的,有对立的,这些不利因素总会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有意无意之中会伤害英雄,英雄总是矛盾的焦点,他没有退路,他无法挥打太极,他只有直面矛盾与冲突,受伤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改革的深入必然会触及政策,要打破僵局,要突破性进展,触及政策也是不可避免的,于是英雄自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各种流言、各种传说都围绕英雄这一主角展开,英雄受打击是非常正常的,无法回避的,若坚持始终如一的实践探索,这就需要英雄有无限的气度,忍受常人所难以忍受的委屈、讽刺、攻击、打击,这是英雄必须有的气度,否则一打就倒,既成就不了英雄,也完成不了事业。

这是一个需要英雄而且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我们期盼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集思录》之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