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于生活的设计原则


设计模式解决的问题:
人类通过思考总结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定历史条件下,对一类事物的处理方式. 我们管这种相同/相近的处理方式叫"模式".


设计模式的思想来源于现实生活.
所以理解设计模式不妨同时了解一下现实生活,也许有助于我们的理解.(我发现设计模式的套路我没法背下来,顶多是把握一个大的方向)

1. 社会大分工使得人类开始把重点放在自己的那块任务上, 规定并明确每个岗位的任务, 有利于提前生产效率, 有利于发现错误改正错误,"you do your job, and I do mine". 如同我的职位是tester, 那么在这个团队中, 我的任务就是在接到测试通知后, 坐在我的小cube box里按规定的test case完成测试工作, 其他人并不需要知道也并不关心我是怎样测试的, (甚至当我可以一边测试一边吃巧克力,听音乐), 他们只关心一样东西, 我测试的结果报告.而且不同的开发人员也只关心他自己的那一块是否有bug.
所以当我设计软件时,我就记住这一原则, 尽量让类类之间"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后能用一种简洁高效安全的方式通知对方".

2. 一个软件系统有如一家公司,老板总是想让员工"少吃草又跑得好",所以老板会尽量少招人,软件系统也尽量简洁,在一定的业务环境下,人越少,问题越简单,软件也一样.
所以当我设计软件时, 就又记住了第二个原则,代码越少越好,重复利用越多越好

3. 同样拿公司作比方,要尽量减少公司对员工的依赖程度,就是说,一个员工走了,公司照常转.(做到最好的情况就像可口可乐一样,就是一把火把他厂房全烧掉,员工全跑光,他仍旧可以东山在起,因为它最依靠的是配方).当然我们不能走这个极端,说系统里的类全部死光光,我的软件照常运转,那就不靠谱了.
所以当我设计软件时, 就又记住了第三个原则,减少类类之间的耦合程度.不要因为个别类的变化而影响软件的全局

我喜欢设计原则,总是能从周围的生活中感受到它的道理.

某位领导黄* 死了,他的一切前前后后都被封装起来,暴露给大家的是一句话,因病治疗无效.

田丽华同志(我以前的同事)觉得我老是擅自把一些音乐,图片,软件等杂碎存放在她电脑里,让她觉得极其不爽,于是上周她设了一个开机密码,每当我想偷偷用她的机子时,系统总提示我说需要密码.

股市下跌了,跌得跟猪头一样,散户们气急败坏揣着全部的家产骑驴跨马往外逃.

我的基金也跌了,不过我买的不全是股票型的,所以我的影响不大,最终还有得小赚.

我们家超市开业了,老爸跟我讨论人员按排的事.

.... ....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