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俗事(17)

2021.8.17        星期二        多云

昨天刚刚听说一些年轻老师调走了,今天社区值守时无意中大家也谈到了这个话题。

事情发生在交接班前一刻钟。当时正聊到开学前的准备,其他三人好像百事通一样接话说中年级走了好几个人。于是,各种八卦猜测齐上阵,基本上也能把事情猜个七七八八了。

这些年,从我们学校调出的老师真是不少,都让人有种为他人做嫁衣的感觉。明明来的时候都不咋地,经过学校的大力培养,稍有成绩挥挥衣袖就像天边的云彩飘走了。实在够头疼的。所以,每到八月底临开学,就为教师不够着急上火。

我们学校是一所市直小学的分校,在郊区以外,地理位置上属于乡镇村小级别。因为有着城区本部的优势教育资源,所以生源比较多,在这一片区口碑还是不错的。也正因为如此,一些暂时进不了城的老师便把我们学校当成了临时跳板,一旦时机成熟就会毫不犹豫地攀高枝去了。

同时,一些想考公办教师编制的大学毕业生,也会把我们当成实习练手的香饽饽。几年间,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考上正式老师编制的人也不少。根据市教育局的分配,也统统离开了,因为我们学校不享受分配的名额。

两相之下,师资就越来越捉襟见肘。每年秋季开学,低年级老师都会顶着临时身份代至少两三个星期的课,直到国庆节前后才能确定最后的课表。这次有人走,听说也从下面乡镇来了好多个,希望这个学期的开学能正常一点儿吧。

此前也有些纠结这学期带几年级,想着想着最后决定还是跟班上吧,最起码带了一年的学生比重新换班要省力很多。而我又不愿接别人的班,就只能再带一年级,与其让嗓子再雪上加霜,不如就像现在这样顺其自然。

是的,这个假期我忽然对差生、对一些不怎么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看开了。做事需要尽心尽力,但老师也不是长期管家,一个孩子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已经注定了。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尽量矫正,因为我们接手的时候,所有学生都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张烙有形形色色的家庭教育印记的纸。有的家庭印记太深,很顽固,哪怕用橡皮擦用力去擦,也不可能消除。所以,学校教育应该是影响,是唤醒,是引导。特别是在标准化考试大行其道的现实环境中,不强求、不苛责,也是一种适可而止的放手的教育。

一个月里,《为孩子重塑教育》一书看了大半,好像没什么具体细致的收获,但又感觉脑子里似乎多了一丝丝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书中没有很难读懂的高深理论,多的是一个又一个事例和事实。我们往往不敢相信发达美国的教育现实和我们一样,而实际上还真没多大差别。

其实,全球教育也是一体的,交流互鉴已成为变革的重要方式。那么,国家“双减”政策的到来必会掀起我们基层学校的一个小变化,谁敢立于减负潮头,便是这波变革的弄潮儿。惟愿不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你可能感兴趣的:(凡人俗事(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