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也分层次(二)

一个完整的认知飞轮,就像一场4乘100米的接力赛,是由4个人共同来完成的,他们分别是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


认知飞轮的过程


这四个人彼此交棒的那一刻,就是“内控点”要介入的时候。

我们的认知出现问题,也经常发生在这些点上。

例如,“感知”作为侦察兵获取了某个信息,结果到了内控点他不交棒,拖到认知环节。你知道一个人如果太敏感,就会有些情绪化,也很难客观地评价各种可能的情况。

又比方说“认知”这个人,更像一名军师,优点是特别智慧,考虑问题周到,但让他拍板,可能就会因为想法太多而优柔寡断。所以到了“决策”这个内控点,他必须把接力棒交给一名将军气质的人。

让我再跑一圈


但想做到让这四个人格,在大脑里完美交棒并不容易。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两类人容易在这件事上犯错误:

第一类人,懒,他根本没有停下来去思考。

根本停不下来


科学家卡拉汉的研究:人们做不出聪明行为,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乏动机或能力有限,而是他们缺乏对思考时机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其实就体现为我们在“内控点”的暂停能力。

就好像在一条路上走,明明有个岔路口,如果你停下来想一想多半都能得出正确答案,但大部分人压根没有停下来。

那怎么提升我们思考的敏感性呢?

我有个很厉害的朋友,看起来也不那么聪明,遇到问题想得很慢,但他就是能在每个内控点停下来,慢慢想,死磕,然后再走向下一个内控点。

反过来,有的人就像一个聪明学生,最厉害的题都答出来了,简单的题却漏答了。这其实是缺乏对思考机会的敏感性。

第二类人,是看起来很聪明的人,他们总是爱自圆其说。

我是最优秀的棒球手


聪明人很擅长找到一个解释,然后就觉得自己想明白了,想赶紧蒙混过关。这种人赢了就觉得是自己实力强大,输了就说是运气不好。

那怎么避免小聪明呢?

你的脑子要给自己设立一个总教练,教练是一个挥舞小皮鞭的狠人。他要指挥“感知、认知、决策、行动”这四个角色完成接棒和赛跑。

鞭打快牛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也分层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