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与“大学生”相遇,今后不行啦!

3月17日,银保监会、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核心观点是“两个禁止”:一是禁止小额贷款公司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二是禁止非持牌机构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一言以蔽之:“小贷”与“大学生”相遇,今后是不行了。

中国银保监会的相关通知截图

小贷金额少,但利率不低。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部分小贷公司业务,以大学生为对象的业务达到60%以上。至于两个“呗”,打的旗号是为小微企业服务,但占比不超过50%,其余大部分是面向年轻人,而年轻人中相当一部分就是大学生。同样也是不争的事实。

一段时间以来,小额贷款公司将大学生设定为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目标客户群体,并且开展所谓的精准营销。更有甚者,还采用虚假、引人误解或者诱导性宣传等不正当方式诱导大学生超前消费、过度借贷。一旦大学生暂时无力偿还,就发生暴力催收行为,严重扰乱学校正常秩序。

监管部门的通知在介绍近期部分小额贷款公司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和科技公司合作等方式进行诱导性营销,发放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贷款的基础上,直指这些小贷公司刻意引诱大学生过度消费与超前消费的现实,并指出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的巨大隐患。

大学生20岁上下,普遍比父母高大,的确是“大”的学生。但是,不少学生的心智其实还不成熟,尤其是部分是“00后”学生,“三观”也在形成之中,显然还是“巨婴”——“我,我,我的一代”和知识与心智没有同步发展的族群。

在校大学生,还是比较纯粹的消费者。他们基本上是依靠家庭资助,每个月消费额高低不等。少的一般1500元,多的可能在3000元朝上。与之对应的是,我国还有约6亿人月收入只有1000元,对这些家庭而言,承担孩子的开销其实是勉为其难的。与此同时,客观地说,这样的标准,只要不是乱花,也是足够的,主要是因为学校食堂是集体采购,成本相对降低,国家对学校食堂也有一定补贴,相关税费也有一定减免。

问题在于,这些人中有一部分人缺乏对生活的深刻体认,难以体恤父母的辛苦,不能做到克勤克俭,还容易受到消费主义狂潮的侵染。如果受到不正确的消费观的影响,而且追逐名牌,热衷于狐朋狗友式的交际,或者没有科学、合理的生活管理,就很可能入不敷出,小贷公司就可以趁虚而入。

大学生没有正常、稳定的收入来源,要还款也只能依靠父母或者其他非法途径获得的收入,因而,无形中加剧困难家庭的负担,也可能助长学生铤而走险。一旦无力还款,暴力催讨还容易破坏学校正常秩序,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乃至走向不归之路。这方面案例已经屡见不鲜。

有关部门及时阻断大学生与小贷公司之间的纽带,是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维护学校正常秩序的必要举措,也是规范如丛林中野草般生长的小贷公司在法治、监管、自律基础上引导其健康发展的必要之举。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贷”与“大学生”相遇,今后不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