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四章 

大道氾(fàn)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直 译 :

大道氾兮,(大道广泛浮现啊,);其可左右。(它可以左右一切。);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万物依赖它而生存,它却不推辞,);功成而不名有。(功成名就也不能称为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养育万物而不自认为是它们的主人,);可名于小;(可以称做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万物回归于它而不自认为是它们主人,);可名为大。(可以称做大。);以其终不自为大,(由于它自始至终都不自以为大,);故能成其大。(所以能成就它的宽广博大。)。

本章总结

本章再一次对道进行了描述,说明了大道周遍虚空法界,具有无尽的德能。老子从大小两个不同的层面,用事实来对道的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此来告诉人们,大道因何而得名其大的真理。

大道无处不在,它既生养了万物,也左右着万物。万物的运行规律和法则,丝毫都不错乱,全是道精微的显象。就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却打不出如来的手掌心。道与如来事一名二,就算孙悟空再接连使出多少个筋斗云,结果依然会是如此。

大道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它拥有无上的德能。换一句说,人想要去修证大道,就必需培养大道一般的精神品质,这样才能与道性相应。万物都依靠大道而生存,大道从不推诿,这虽然是一种拟人的描写手法,反映的却是大道容纳万物,不弃不舍、不挑不选的平等特性。

最重要的是,一个人当功成名就时,理当不以功自居,不自以为主,不自认为大。如果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面对各种成绩,不光身不著,心也不著,最好做到全身心隐退。这对于行道人,尤其是世俗人的来说,是一件近乎冷酷的事情,也是一个相当难于逾越的心里鸿沟。长久以来,多少人在行道的路上,无形中被阻挡在这里,稀里糊涂成了贡高我慢的牺牲品,自己却毫无察觉。

有功不用,摆在那里,最低也可以成为保证不堕落的资本。人如果以功自居,自以为大,就会将成就道业的功德变成了可供享用的福德,归入生灭轮转的业因,将来受颠覆之苦。

这里既有一个门槛,也是一个崭新的平台。执著者被障回发配,放下者破迷出障。“功成身退”,“处众人之所恶”,“浑兮其若浊”,“我独昏昏、闷闷”,“不敢为主而为客”,“明道若昧”,“大巧若拙”,“被褐怀玉”,“生而不有,长而不宰”,“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等等在经中到处都有变着花样的说法,讲的全是这方面的意思。在这一点上,人如果不能超越自我,贪著功利的这种习性还真的应该去彻底忏悔和修正。因为这些问题十分隐密,又附着在正面因素的背后,很容易被忽视,所以稍不留意就会滋生残种败芽。老子之所以反反复复拿出来说,就是希望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功劳不执著,名利无贪心,人的心中就会清净许多。道为什么可大可小,能应用自如?就是因为没有自认为大的思想残障。现象上将自己看小,心性上就得到了放大。人的心量本来广大无边,都是因为这个自我占据了它的有效体积,如果将自我缩小一分,心量的空间就大出一分。最后,当自我小到完全没有的时候,人的整个心量就完全打开了。这时,才展示出道的无限广阔,人心才可以算得上真正的博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三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