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节复习课

        每一年的最后一节课,我都会根据课程标准为学生重整每课的重要问题,并且很自信地保证这些问题在考试中百分之百中奖。其实这只是我用另一种方法哄学生再复习一遍,给他们乏味的背诵增加点梦想和希望。但这些问题却不是任意猜的,而是重点知识和当前时政结合最热的地方,围绕着“为什么”“怎么做”而总结的。

        今年,我却没有这样做,平时讲课已把重难点分清,让学生用醒目的符号作了清晰的标注,爱学习的学生已经条理清晰,不爱学习的学生再哄也不上当,好些学生的书上到最后了仍是除印刷字体外再无其它痕迹。任你老师道法再高,他就一个油盐不进不容商量,偶尔哪一节他们也会心血来潮,可是连记个笔记都不会的他们会再次被留在河对岸,任你推拉,效果却一点也没有。

        在一个50多人的班集体里,老师肯定会关注个体,但更多精力还是要面向全体,一共就那40分钟,还有那么多教学内容,再兼顾到每一个人几乎是不可能。

        多年来我喜欢向课堂要效率,也是最不好占学生课下时间的老师,所以对自己备课细节要求极高,所讲问题要求自己能做到:一般问题能让学生理解,重难点问题学生基本掌握。并要求学生及时巩固,避免学的多了,把知识混成一锅粥,理不出个头绪。过去在抗南时还偶尔提问几个问题,查一下效果,可自从来到这个新学校后,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学生习惯又不太好,提问这个环节对我成了煎熬,关键是煎熬我也没用,不影响孩子们心宽体胖,只可怜了自己的用心良苦。于是把提问留给了课代表,我只偶尔检查一下课代表做的抽查记录,我知道我的问题在后面的检查上,但我觉得老师的任务是“教”,学生需要把“学”做好。要给学生留点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去学着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去学着长大、学着承担。

        最后两周,专门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做了《基训》上最后几张卷,用这几张卷上呈现的问题再次让学生用更重要的五角星符号做标记,最后一节专门读这些五星级问题。

        按说,从教学环节安排上,学生的知识网不该有漏洞了,考完试后,一实验班学生给我说“老师,你让我背的问题我都背了,让读的问题我也认真读了,考试没问题,最少60”。可是平行班的学生呢?我难道没教给他们吗?一样的教、一样的要求啊!可见我不是造成他们不会的罪魁祸首,不一样努力学习才是他们拉开差距的原因。

      可我又改变不了,14班的孩子读书还认真,但记忆问题却是偷工减料,自认为很聪明,却是搬着石头砸自己的脚。11班的孩子更厉害,从不给老师多学习一会儿,完全耍猴似的。其实,你偷的懒,就是为自己挖的坑,不要自作聪明,其实已傻的出奇了!唯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才会走出一条美好的人生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后一节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