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儿童和青少年》笔记(5)


第八章认知发展:信息加工

  儿童的信息加工过程:


短时记忆能力(硬件)

加工速度(硬件,cpu)

策略的运用(软件)

儿童对思维的理解(元认知,或执行功能)(软件)

儿童的知识基础——指儿童对他所思考的事情的了解程度

儿童的注意——对即将进入信息加工系统的环境刺激进行选择的过程

 


成人的理解广度平均约为3.5个数字,四年级的儿童约为3个数字,一年级的儿童约为2.5个数字。


记忆广度(memory span):短时记忆能保存的信息数量。


理解广度(span of apprehension):指人们一次记忆下来的项目数量,或者是指没有对信息进行心理加工而立即注意到的项目的数量。


策略(strategies):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而有意采取的心理操控活动。策略包括数学策略、阅读策略、记忆策略以及科学问题解决策略。


 


学前儿童经常对思维形式的多样性感到困惑,如学前儿童似乎并不知道记忆、了解和猜测之间有什么区别。

儿童了解自己的思维以及区别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差异的能力是在整个学龄期逐渐发展起来的。大多数5岁儿童和部分7岁、8岁的儿童都认为,人们在没有做梦的熟睡状态下,仍然会渴求某物、伪装、思考和听见声音,甚至死亡后也会一样。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要求5岁、8岁的儿童和成人在半分钟内“什么都不想”。大部分成人和8岁儿童报告,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做到,但大部分5岁儿童都认为自己能做到,因为这些儿童不知道人们在清醒的时候是处在有意识的状态下,不想任何事情是不可能办到的。



内隐认知(implicit cognition):个体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的思维活动。


外显认知(explicit cognition):个体意识到的思维活动和思维过程。


儿童在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的测试中没有表现出年龄差异,但在外显学习和外显记忆的测试和对思维含义理解的测试中发现了显著的年龄差异。


模糊痕迹理论(fuzzy-trace theory):布莱内德和雷纳提出的一种理论,认为个体对经验进行的编码是一个连续体,从完整、准确的表征到模糊、简要的表征。


模糊痕迹理论 → 依赖简要信息解决问题要比提取完全信息容易一些。——对自己的审视,不求全。


幼儿园的老师每隔15-20分钟就换下一个课堂活动,因为幼儿的注意广度很小,他们不能长时间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活动上。即使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玩玩具或看电视,2、3岁的儿童通常也会四处张望,到处走动,把注意力分散到其他地方。而青少年和成人可以连续工作几个小时。


关于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葵之观点——未必是病,也无定论。


表现有1)冲动,不经过思考就行动,想到任何事情都会脱口而出;2)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常常听不到别人说话,不能集中注意和完成任务;3)多动,他们坐立不安,不停地扭动身体,到处走动。


如果父母对多动的孩子保持耐心和支持,而不是过分苛责,那么孩子会表现出较少的问题行为,也能更好地被同伴所接受。#营期如何判定和应对,这不是娃娃们故意的or可控的行为。#


关于记忆:


1.成年后对3岁前的事是没有记忆的,除非重大事件。


2.任何年龄的人都会被诱导而产生虚假记忆,只不过学前儿童和年龄小的学龄儿童更容易被诱导。——营期应用,还原冲突事件时,禁止用诱导性问题。


记忆策略包括a)复述,b)组织,c)回忆,回忆包括自由回忆——这对年幼儿童很难,和线索回忆——这个更容易些。其它记忆策略:自然情景记忆。


如果为了促进儿童提取更多的信息,我们就要询问线索回忆的问题,因为这样儿童通常能记起更多的东西。一天下午,一个5岁男孩和祖父母一起去看《狮子王》的电影,回来后妈妈问他:“下午过得怎么样?”小男孩回答道:“很好。”妈妈继续给他一个一般性的提示:“下午过得很开心,是吗?”小男孩说:“是的。”然而,当祖母提示他“说说救了辛巴的小动物”时,他就会提供非常多的细节,告诉妈妈丁满和彭彭如何帮助辛巴,如何谈话、如何唱歌等细节。儿童知道大量信息,但是,只有向他们提供具体线索的时候,他们才能将信息提取出来。


知识就是力量,一个人在某一个领域中知道得越多,他在该领域中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就会越好。


学习和记忆的影响因素:1)工作记忆容量,CPU;2)记忆策略;3)知识库;4)元记忆——关于记忆的知识和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发展心理学-儿童和青少年》笔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