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在的学生,一到写字就卧倒一片,作为老师,我真的很纳闷。
刚一入学,我们就教正确的坐立行走姿势,进行训练(会不会又有家长心疼,又有人反对:孩子就要有孩子的个性,干嘛要练站姿、坐姿啊?站不好又怎么了?坐不好又怎么了?)
第一节语文课,就教正确的读书姿势。
刚学写字,就教正确的握笔、写字姿势,为了正确的姿势,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握笔姿势小儿歌
随时碎碎念:×××,头抬起来!
用表扬来刺激:表扬×××,坐姿端正!
用奖励来刺激:表扬一次就加一个小印章!
推荐给家长各种各样的握笔器、坐姿提醒挂耳仪。
然并卵——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听课的时候,有坐的,有趴的,有仰的。一到写作业,就卧倒一片,乌黑的头发,黑压压的一片,连学生的脸都看不见。
有的孩子基本上是贴着本子写,我也觉得奇怪:自己不觉得难受吗?趴这么近,还能看见吗?
最有意思的是:一个不错的孩子,脑袋歪着,脸趴在本子上写字。我一说“×××,抬头”,他就抬头,我话音还没落,他又低下头去了!速度之快,超越声速!
在卧倒一片的学生中,也有这么一枝独秀,傲然屹立于其间,坐姿端正、标准,背挺直,眼睛离书本一尺远。无论什么时候看他,都是直直地坐着。
为什么呢?
有一天我终于知道了答案——其实很简单。
2
我问:孩子,你为什么能坐得这么端正呢?
他说:我坐不直,我爸就会提醒我。
我又问:你写作业的时候,你爸爸就陪在旁边吗?
他说:嗯。
我加重语气再问:你爸爸一直陪着你吗?
他说:嗯。
这是一个特别踏实、不爱张扬的孩子,回答的时候也没那么多话,但是语气神情中透着一种自豪——自豪是必然的,得到表扬,做到别人都做不到的事儿,谁能不自豪呢?
3
每天早上我坐公交车上班,总会遇到各种特别的事。
前两天,我坐在车上,看到下面自行车车道上,一个中学生在跑步。我一边佩服他的毅力,一边琢磨:书包呢?还没等我琢磨清楚,就看到红灯了,那个学生停下来,身边停下一辆自行车,背着一个大大的包,再看,两个人说了几句话。等绿灯一亮,孩子又开始跑了,自行车在后面跟着。
嗯,这应该是家长在陪着孩子练跑步。
为什么练跑步我不得而知,但是这样的练习真的很难得。
上了中学,孩子的学习任务紧,怎么找到锻炼的时间呢?想到利用上学路上的时间来跑步,不知道是家长还是孩子想到的,但的确是一个好主意,一举两得!但是这样做是有前提的:家长要陪同,不然孩子很难坚持下来。
孩子的书包怎么办?家长帮着背,这是另一种支持。
在公路上跑步,安全怎么保障?家长骑车陪着。这也是一层支持。
4
也许你没有发现,你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时间和心血,孩子自己也心中有数。
曾经教过2个学生,家长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单位离学校很近。因为嫌学校的订餐不合胃口,就把孩子接出去单位的食堂吃饭,他们具体怎么吃饭,我并不了解,也没打听过。还是有一次,学生A的妈妈和我聊天,说起这件事,我才恍然发现:在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这件事上,孩子是有比较的。
学生A的妈妈说:有一次,孩子和我说:每次吃饭,B的妈妈都会来陪他,但是你们都是让我自己吃。
要补充一点:学生A的爸爸妈妈都在这个单位工作,学生B只有妈妈在这个单位工作。
也就是说:学生A的爸爸妈妈都有这个便利,中午来陪孩子吃饭,但是他们没有这么做。而学生B只有妈妈才有这个条件,但她每天都这么做!
坦白说,从我做老师的角度,也是感觉学生A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学生B的家长付出得多。但多次沟通,也没有明显的改善。
反倒是孩子无意的一句话,引起了家长的反思:是啊,我对孩子的关心,投入的时间和心血,的确没有B的家长多,怪不得,我们孩子的成绩没有B好。
5
去年湖南卫视推出一档节目《儿行千里》,第一期邀请嘉宾是何江,我只知道他曾以优秀学生代表的身份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作演讲,并不知道何江来自湖南省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他能够走出国门,取得如今骄人的成绩,不仅仅靠自己的努力,更得益于父母最初对他用心的陪伴。
而这些我是在这篇文章《黄圣依火了,6岁儿子一句话竟让无数父母羞愧不已》中了解到的。
文章中写道:
在他们那个村子,父母外出打工赚钱是很普遍的,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而何江的父母选择了留在家里陪着孩子成长。
他们说可以多种点田,多喂点猪,来解决经济上的困难。
他们信奉「读书改变命运」的理念,并不断激励着孩子好好读书。
他们不打牌,不娱乐,每天静静地陪着孩子们看书、写作业。
全家人晚上一起读书,交流读书心得,还举办家庭阅读比赛。
培养出一个“别人家的孩子”,秘诀就是——用心的陪伴。
6
有正面的例子,自然也有反面的例子。
一个亲戚,孩子小时候要学围棋,学了一段时间,不知道什么原因,就不学了。后来对羽毛球感兴趣,可是刚上了几次课,因为爸爸妈妈嫌上课太远、接送太麻烦,不上了。再后来对击剑、游泳、乒乓球……感兴趣,但都没有坚持到底。再后来有一次,孩子说想学电子琴,爸爸妈妈想都没想就一口拒绝了。
结果,这个孩子什么都不会。每当班里举行活动的时候,都没有一项能登得了台的表演。这时候,孩子开始埋怨父母了:别人的爸妈都让孩子学了一技之长,为什么你们不让我学呢?
7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兴趣班,坚持的是孩子,煎熬的是父母》,作者憨爸就写到自己的亲身经历,悟到一个真理: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坚持,而是父母做不到。
感觉整个人就像一台上满了发条的机器在不断围绕孩子运转着,有时候我越来越觉得辅导娃学习,最累的倒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是啊,孩子除了吃喝拉撒玩,就是学习,而父母却有那么多的工作、家务要处理。
真的是这样,随着带娃上兴趣班越来越多,我越发感觉到,如果希望孩子出成绩,或者培养孩子某方面的特长,最最最重要的就是家长的坚持!甭幻想着孩子多么自觉、能够自驱,父母如果首先不够坚持的话,孩子是很难有所成就的!
说得太实在了!别幻想着孩子多么自觉,能独自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生活,其实很多家长还安排不好呢——不是吗?工作稍有繁忙,就顾不上孩子;自己工作一天,只想刷会儿手机;说好了早睡早起,结果一不注意就熬到半夜——你凭什么这么要求孩子?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有一技之长,能够学有所成,在我们督促孩子努力的同时,不妨问问自己,作为父母,我们自己有没有足够坚持呢?
8
经常有家长求助于我:老师,我真是拿孩子没办法,我什么招儿都用了,但是没什么效果!
那股哀怨、苦闷、无奈,我听了、看了,都不得不为之动容。
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都不同,或许我没办法一下指出原因所在,但是有一点,我觉得一定要提醒大家:
作为家长,你坚持了吗?
你只让孩子怎样怎样,你自己做了吗?
无意中看了一部剧《反黑》(陈小春主演),觉得这句对白颇为不错,简洁、有力。
属下由于学历低,升职考试没过,陈小春就带他到夜校,帮他报名。
属下说:说是很容易,但做起来就难了。
陈小春酷酷、拽拽的样子:那就不要说,去做。
其实家长教育孩子也是一样:
少说(少去教育孩子、讲大道理、碎碎念、唠唠叨叨),
多做(陪着孩子读书、陪着孩子写字、陪着孩子上课、陪着孩子钻研……)。
把对孩子说教的时间,用在行动上,一定会有成效。
不信?你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