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三)

社会生活条件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常常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来实现的。

(参加适当的家务劳动,家庭开支预算,孩子现在的零花钱都是自己赚,通过学习劳动赚取积分,兑换一定金额。通常连续几天表现不好,我会加大倍数扣分,到目前为止还是负1000多分,朝令夕改其实不好,我还要琢磨下尽量长一段时间用一个分值标准。

买东西更自由,有主动权,也知道要赚钱才能消费。当然,有些朋友是很反对教育中参合金钱,而我则认为,早晚有一天会步入社会,劳动大多还是以报酬的方式反映价值大小。就如同学校分数不重要,其实分数也代表了能力的大小,总有人声称,分数不代表情商智商,然而不得不承认,大多数分数较高的人综合素质都不错。

问题就在于如何平衡价值与价格,责任与报酬,金钱的双刃性,能成驱动力,也能成心魔。这个问题,还有待深思。)

儿童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和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也是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教育方式,语言,对孩子的要求,因为没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孩子,所以复杂在不可复制任何一个方法,没有可照搬的金科玉律。生理跟心理往往不匹配,而不同年龄阶段也不同,性别也不同,同一个家庭的孩子也不同,因材施教就是那么复杂而让人着迷。

一旦家庭怀着爱和耐心,仔细观察,勇敢尝试,你会发现适合你的孩子的方法,只可分享,决不可作为教科书。

一谈到教育,尽管看了些书,到用时还是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当看到别人的父母跟孩子的相处方式,能看出问题,而自己用时,理论跟实践总是衔接不吻合,还没有做到知行合一。最近在看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深思体会知和行绝不可以分家,纸上谈兵和埋头苦干,不过是两个极端。

要做到知行合一,心存善念,胸有非观,这一法则对于我们生活和学习,小到教育都有参考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