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写作——读鲁迅先生《呐喊》自序

自由写作——读鲁迅先生《呐喊》自序

最近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感慨先生写作之深刻,思想之尖锐。在书的自序中,先生说出了写呐喊时的背景。年轻的时候,有很多之理想,想去学医,于是去东洋深造,藤野先生就是鲁迅在日本学习时相识的。但是后来一件事让他对学医改变了看法。有一次,他在画片上看到很多中国人面孔。在东洋异国,能见到国人应该是倍感亲切的。但是画面里却是另外一种展现,一群人中间,是一个双手被绑的的国人,看热闹的个个都具有强健的体魄,但是却都以麻木的心态看待自己同胞。原来这个被缚的人是一个帮俄国人做事的间谍,被日本俘获,要拉去枪毙的。而周围的人,都在看热闹,麻木不仁。这件事对鲁迅先生的触动很大。

我想这件事也只能算是他弃医从文的一个原因。有强健的体魄,而没有真正的灵魂,麻木不仁,和行将就木没什么区别。这样的躯体,以医之道去挽救,还有什么意义呢?鲁迅先生应该很失望,他希望这个世界都能够为不平之事、不公之事,自己的同胞和民族去发声,而现实的情况和他的初衷是完全相悖的。

后来叙述,鲁迅先生和友人聊天的时候,有这样的一段对话。先生说,有一间房间,窗户很难打开的。如果一直这样持续下去,里面的人都会被憋死。但是呢,里面的人都在昏昏欲睡,没有任何自救的意识。友人说,这样挺好,也许逝去的没有痛苦,麻木有麻木的好处,这时如果你喊一声,反倒让里面的人无端增加恐惧和痛感。先生却认为,喊一声总比不喊的好,总还能救活的机会,不能就这样看着等死。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鲁迅先生把小说命名叫“呐喊”吧。这个现实的世界,皆是昏昏欲睡,麻木不堪,如果不去做一些事情,那就彻底没有什么可以活的迹象,这不是仁义道德,这是责任与使命,先生做到了。

现今和鲁迅所处的时代已经大不一样了,但是仔细深究,你就会发现先生书中写的很多事件所影射的内涵,我们都能找到。当然了,我们现在没有了血馒头,没有了那么深刻的压迫统治,但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还是有一些另我们胆战心寒,令人深思的事情,我们需要发声,而且发声不能只有单一的来源,我们要做的不是为了别人,最终是为了我们自己。就像那个密闭的屋子,每个人都在昏昏欲睡中无痛苦中死去,喊一声,也许就能有活下去的希望。有些事去做了,完全不用去谈高尚,只是为自己留一线生的希望,倘若没有人去做,那只能让先生更加悲伤吧,不这也是鲁迅先生所不希望看到的吧。

先生的作品还没有完全读完,我想我会接着一直读下去。因为这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用自身经历打磨的一面镜子,镜子里有你、有我,由先生所处那个时代,也有我们现在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由写作——读鲁迅先生《呐喊》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