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读「论语」17.17-18:郑声利口坏礼乐,巧言令色鲜矣仁

「阳货篇第十七」17-18

【原文】

17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8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也。”

【译文】

17 此章系重出。请参见《善读「论语」1.3》。

18 孔子说:“我厌恶以紫色取代红色,厌恶以郑声扰乱雅乐,厌恶以巧言颠覆国家。”

【注释】

“恶”,音“勿”,厌恶、憎恶。

“夺”,取也。此处意为取代、压倒、超过。如喧宾夺主。

“郑声”,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能令人身心放纵、耽于享乐。后用以专指与“雅乐”相对的音乐。专有名词,不译。

“雅乐”,正乐。古代郊庙朝会所用的音乐。专有名词,不译。

“利口”,口齿伶俐,能言善辩,其所出者,即“鲜矣仁”之“巧言”。

“邦家”,此处泛指国家。“邦”乃诸侯之封国;“家”乃卿大夫之封地。

【评析】

古时以“青、黄、赤、白、黑”为五正色,“朱”即五正色中的赤色。以赤色加黑色即为“紫”色。故紫色杂而不纯,并非正色。周人尚赤,诸侯、大夫之服色本以朱色为贵。孔子就曾说:“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参见《善读「论语」6.6》)“骍”音“辛”,意即赤色。但孔子之时礼崩乐坏,为政者不循正道,体现在衣着服色上,就是开始喜欢穿用紫色。因此,这里是以“紫之夺朱”来比喻以邪压正而致正道不行,而儒家崇道尚正,是故子曰:“恶紫之夺朱也。”

子曰:“政者,正也”(参见《善读「论语」12.17》)。故“为政”就是“为正”,就是力行正义,使天下人心皆归于仁。为政就要行礼乐。礼之正,在于行义,“要导之以德,齐之以礼”;乐之正,在于宣仁,要以正音雅乐调和心性。但时人多好“郑声”,而不知“雅乐”。郑声能令人身心放纵,使“乐”失其宣仁之正,与孔子所主张的“克己复礼为仁”的宗旨完全相悖。是故子曰:“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利口”所出,即“巧言令色鲜矣仁”之“巧言”。其能以花言巧语颠倒是非、混淆善恶、媚悦君上、惑乱人意。为政者一旦不察而误信“利口”“巧言”,必致举动错乱、用舍倒置、正人远去、小人得志,而使“礼”失其行义之正,“邦家”有倾覆之虞。从古至今,邪佞小人以“巧言”“利口”谗害正直、倾覆国家者不可悉数。为政者于此,岂可不戒慎畏惧哉?

你可能感兴趣的:(善读「论语」17.17-18:郑声利口坏礼乐,巧言令色鲜矣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