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自利

我的二个要好的朋友及其中一位的先生每天坚持跑步二个小时,小风小雨无阻,坚持了五年。近二年,她俩到处寻马拉松跑去摇号报名了,且有令她们骄傲的不断刷新自己的成绩。其中一位的先生,跑走了三高;血液检测里原来的上下箭头没有了。另一位,把常常感昌的体质给跑走了。她们说,每天坚持运动跑步对循环系统的好处已经在她们三位运动达人的身体上起到了神奇的作用了。她们知道我在几个向上血液箭头中苦苦挣扎,多次邀我参与跑步的队伍里,她们说,这种自利的行为为什么不做呢?而且,你来了我们还多了一个伴。我知道,伙伴不是最主要的,她们不愿意看见我老在亚健康状态中。我玩笑说,我不拖你公司的后腿哈,因为儿子在她们单位里,我要是身体出现状况,孩子上班也不安宁。又一次,还把我的装备准备到位了。这是纯粹利我的行为吗?这份高明,真正的智慧。

无独有偶,今天早上碰到这个单位老大李书记,我们聊了一会儿,他说,他早上晚上课前课中每天会行走校园这二幢楼至少二小时,除了外出,从没有间断。校园里从没有早退迟到,也没有老师上课迟到的案例。课间孩子们也文明休息。我幌然大悟,我们感叹过这井然有序,来自从上到下的一个见见面的习惯。他还说,不走还不行了,因为把这当成了日常运动了。他还把每日观察校园变成了一个自利行为了。

最近在读刚过逝的日本名家,稻盛和夫的《活法》,有生之年,将二家频临死亡的公司起死回生且进入世界500强。他建议领导者的选拔标准是德要高于才。所作所为特要強调"利他"。

 曾国藩对此说得很明白:利他,才是最大的利己!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思想观念。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而其中最为急切的,就是你要想取得成就,首先就要帮助别人取得成就。曾国藩能够成功平定天下,与他的这种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利他,有社会学家说: 是最高形式的自利 。自利不等于自私。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有位哲学家叫萨特,他有句名言:“他人是我,他人是另一个我,他人是那个不是我的我,他人是我所不是的那个人。”他说的是,大多数时候,他人与我之间并不是全然隔绝的,“他”或许就是往日的那个“我”,而“我”也曾是、正在是、或将是某个“他”。

感同身受,或者说恻隐之心连接起了“他”与“我”,也就连接起了“利他”与“自利 ”,这便是“道德”温柔的起源。

你可能感兴趣的:(利他=自利)